《长安退将》
时间: 2025-01-27 04:03: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退将
作者: 项斯 〔唐代〕
塞晚冲沙损眼明,
归来养病住秦京。
上高楼阁看星坐,
著白衣裳把剑行。
常说老身思斗将,
最悲无力制蕃营。
翠眉红脸和回鹘,
惆怅中原不用兵。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的晚风中,沙尘扑面而来,眼睛受损而不再明亮;我回到家中,因病而住在秦京。常常登上高楼,坐在上面看星星,穿着白衣,手持宝剑出行。常常说我这个老身子还是想着当年打仗,最悲伤的是如今无力再去征讨那些蛮族。那些面容姣好、眉清目秀的回鹘人,如今在我心中惆怅,令我感叹中原地区已不再需要兵戈。
注释
字词注释
- 塞晚:边塞的傍晚。
- 冲沙:指面对沙尘的袭来。
- 损眼明:眼睛因沙尘而失去明亮。
- 秦京:指长安,古时的秦国都城。
- 高楼阁:高楼或阁楼,指观景之处。
- 著白衣裳:穿上白色衣服,象征一种清淡的生活状态。
- 斗将:指打仗、征战。
- 蕃营:指边境的蛮族驻扎地。
- 翠眉红脸:形容回鹘族女子的美丽。
- 惆怅:感到忧伤、失落。
典故解析
- 回鹘:指古代的回鹘民族,为突厥语系民族之一,曾与唐朝有交往。
- 中原:指中国的中部地区,历史上多次成为战争的中心地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边塞诗见长,常常描绘将士生活及战斗场景,表现出对国家与民族的忧思。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战事频繁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为背景,反映了退役将领的无奈与悲伤。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对往日战斗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力的感慨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长安退将》是一首表现退役将领心境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象与个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退将的无奈与惆怅。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塞晚冲沙损眼明”,生动地描绘出边疆的恶劣环境及其对身体的影响,暗示了诗人曾在此地征战的艰辛。接着,诗人回归长安,生活在秦京,却因年老体弱而不得不养病,反映出他对往昔战斗生涯的怀念。
“上高楼阁看星坐,著白衣裳把剑行”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场景,白衣象征着退隐的宁静,剑则暗示着未泯的武将之魂。诗人虽已退役,但内心仍渴望继续为国效力,表现出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凉。后面的“最悲无力制蕃营”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无奈与失落,曾经的雄心壮志如今却因衰老而无法实现。
最后两句“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回鹘女子的美丽感到惆怅,暗示着他对和平时代的渴望,反映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社会的变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塞晚冲沙损眼明:边塞的晚风中,沙尘扑面而来,眼睛受损而不再明亮。
- 归来养病住秦京:回到家中,因病而住在长安。
- 上高楼阁看星坐:常常登上高楼,坐着看星星。
- 著白衣裳把剑行:穿着白衣,手持剑出行。
- 常说老身思斗将:常常说我这个老身子还是想着打仗。
- 最悲无力制蕃营:最悲伤的是如今无力再去征讨蛮族。
- 翠眉红脸和回鹘:那些眉清目秀的回鹘女子。
- 惆怅中原不用兵:如今中原再也不需要战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剑”象征兵器与斗志,表现出诗人的武将情怀。
- 对仗:如“翠眉红脸”和“惆怅中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艺术性。
- 排比:通过对景与情的排比,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退将对往日战斗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无奈,反映了对国家、民族的忧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象征边境的艰苦环境,代表战斗的艰辛。
- 白衣:象征退隐后的宁静生活与清淡心境。
- 剑:象征武将的身份与未泯的斗志。
- 星:象征梦想与希望,反映诗人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地方养病?
- A) 塞外
- B) 秦京
- C) 辽东
-
诗人对回鹘的描写是通过哪个词表现的?
- A) 翠眉红脸
- B) 高楼阁
- C) 白衣裳
-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 A) 对战争的渴望
- B) 对和平的希望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秦京
- A) 翠眉红脸
- B) 对和平的希望、C) 对生活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长安退将》与《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前者更加强调个人情感,后者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