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中杂咏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5:03:15

炉香销尽一灯残,飒飒秋风入户寒。

几度高吟眠未得,钟声催月上栏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炉香销尽一灯残,
飒飒秋风入户寒。
几度高吟眠未得,
钟声催月上栏杆。

白话文翻译:

炉香已经熄灭,只有一盏灯光还在闪烁,
秋风瑟瑟地吹入屋内,带来了寒意。
我高声吟唱了几次,却始终不能入睡,
钟声催促着月亮升上栏杆。

注释:

  • 炉香:指熏香的炉子,通常用于室内熏香,营造氛围。
  • 灯残:灯光微弱,只有残余的光亮。
  • 飒飒:形容风声或秋风的声音,这里形容秋风的凉意。
  • 栏杆:指阳台或窗外的栏杆,表示诗人所处的环境。

典故解析:

  • 钟声:古代常有敲钟报时的习惯,钟声不仅是时间的标志,也象征着夜晚的宁静与思绪的扰动。
  • 高吟:古人常通过吟唱来表达情感,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费墨娟,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她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与独立意识。其作品在清代文人中独树一帜,展现了女性的智慧与才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秋日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闺房中,伴随着秋风和寂静的夜晚,思绪纷乱,难以入眠。诗中流露出对孤独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开头“炉香销尽一灯残”,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种静谧而略显寂寥的氛围。灯光的微弱象征着希望的渺茫,而秋风的瑟瑟则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情绪。

“几度高吟眠未得”,这一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孤独。尽管她试图通过吟唱来发泄情感,但依然无法找到安宁。最后一句“钟声催月上栏杆”,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还暗示了诗人对月光的渴望和对夜晚安静的追求。这种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对外界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炉香销尽一灯残:环境的描写,暗示诗人孤独无助。
  2. 飒飒秋风入户寒:秋风带来的寒意,象征内心的冷清。
  3. 几度高吟眠未得:表现诗人的内心挣扎与无奈,尽管吟唱却无法入眠。
  4. 钟声催月上栏杆: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微弱比作希望的渺茫。
  • 拟人:秋风如同人一般,带来寒意。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现了孤独与思索的主题,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内心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炉香:象征着宁静与温馨。
  • :象征着希望与孤独的共存。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寒冷。
  • 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炉香销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喜悦
    • D. 安宁
  2. “几度高吟眠未得”中的“高吟”指的是什么?

    • A. 大声哭泣
    • B. 深思熟虑
    • C. 高声吟唱
    • D. 安静沉思
  3. 诗中“钟声催月”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表达了希望
    • B. 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C. 表达了快乐
    • D. 表达了孤独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的情感细腻,但多了几分婉约与柔和;而费墨娟的《闺中杂咏三首其三》则更显孤独与思索,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两者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反映了女性独特的视角与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