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漕刘忱明复见性堂》
时间: 2025-01-11 01:42: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鉴蚀磨即明,水浑澄斯清。
杂然外滑销,道在虚中生。
达哉彭城公,养心浩无营。
一觉自复本,妙用皆随成。
性通儒佛间,大抵寂与诚。
云见非见故,执见流为情。
名堂虽取相,證实不證名。
文书每丛委,宾客兹逢迎。
二谛本无碍,安知堂虚盈。
优游寄真赏,接引开群盲。
登堂一开豁,洒然尘劳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内心的明亮与清澈,像水一样澄清。虽然外在环境复杂,但真正的道理在于内心的空灵中产生。赞美彭城公的养心之道,心境宽广而无所追求。觉悟后,回归本心,妙用自然随之而成。性情通达儒家与佛教的境界,根本在于宁静与诚恳。云的存在并非只是在于表面,执着于表象则会产生情感的牵绊。名义虽然可以获得,但真正的实证却超越了名相。文书常常被遗忘,而宾客却只顾迎合。二谛本无障碍,又怎知这个堂虚盈?在这里优游自得,享受真实的赏识,接引那些无明的人。登堂而入,豁然开朗,轻松卸下尘世的劳累。
注释:
- 鉴蚀:比喻朦胧或模糊的状态,经过磨练变得明晰。
- 彭城公: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或士人,代表一种品德高尚、内心宁静的境界。
- 二谛:佛教术语,指的是“世俗谛”和“胜义谛”,强调真理的两种层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山,生活在宋代,是一位兼具儒家与佛教思想的诗人,其作品常探讨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内心追求真理与宁静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身修行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内在智慧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而明澈的语言探讨了内心的明悟与境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哲学思考。诗中通过水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澄清与明亮,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彭城公作为理想化的人物象征着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榜样,反映了冯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二谛”概念,折射出佛教对真理的探讨,揭示了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全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先从个人的感悟入手,再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最后将个人的体验与宇宙的真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独特的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鉴蚀磨即明:经过磨练与反思,内心变得明亮。
- 水浑澄斯清:即使外在环境复杂,内心依然清澈。
- 杂然外滑销:外在的杂乱会消失,真正的道理在内心生根。
- 达哉彭城公:赞美彭城公的高尚品德,他心灵的宽广。
- 养心浩无营:心灵的养护是无所追求的,自然宽广。
- 一觉自复本:觉悟后,回归本心。
- 妙用皆随成:真正的智慧与能力自然而然地展现。
- 性通儒佛间:性情通达儒家与佛教之间的共通。
- 云见非见故:表象的存在并不代表真实,执着于表象则会产生情感的干扰。
- 名堂虽取相:名义的获得并不等同于实质的理解。
- 文书每丛委:书本知识常被遗忘,真正的智慧在于实践。
- 宾客兹逢迎:周围的人只在迎合,而不在乎真实的交流。
- 二谛本无碍:真理的两种层面本身并不矛盾。
- 安知堂虚盈:又怎能知道这虚空的堂内盈满智慧。
- 优游寄真赏:在此处享受真实的欣赏与理解。
- 接引开群盲:帮助那些迷茫的人走出黑暗。
- 登堂一开豁:走进这个堂区,心灵一下子开阔。
- 洒然尘劳轻:轻松卸下世俗的烦恼。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的深度和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体上,这首诗探讨了内心的明亮与智慧,提倡回归本心,追求真理与内在的宁静。
意象分析:
- 水:象征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 彭城公:象征理想人格和内心的宽广。
- 云:象征表象与真实之间的关系,暗示对真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二谛”是什么?
- A) 诗歌的两种风格
- B) 佛教的两个真理层面
- C) 生活的两种方式
- D) 诗人的两种情感
-
诗中“云见非见故”是什么意思?
- A) 云的存在是表象
- B) 云代表真实的情感
- C) 云与心灵无关
- D) 云是人生的象征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冯山与李白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共通之处,李白的豪放与冯山的内敛形成有趣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冯山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