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至使北》
时间: 2025-04-30 03:27: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仲至使北
作者: 刘攽 〔宋代〕
朔雪如沙万里程,
幽阴戴斗正严凝。
终军何必功横草,
沈尹无烦夕饮冰。
茗粥迩来誇湩酪,
毡裘仍自愧绵缯。
岁寒拜日穹庐外,
想见东南瑞气升。
白话文翻译:
北方的雪像沙子般漫天飞舞,
寒冷的阴霾覆盖着大地,天上星斗显得格外清冷。
终军为何要在平原上大展才华?
沈尹又何必在黄昏时分独自饮冰?
最近的茶粥和奶酪引人称道,
而我穿着皮毛仍感到惭愧不已。
在这寒冷的岁末,我在穹庐外拜日,
想必能看到东南方的吉祥气息正在升腾。
注释:
字词注释:
- 朔雪:指北方的雪。
- 幽阴:形容阴暗寒冷的天气。
- 终军:指汉代的终军,因其勤奋而著称。
- 沈尹:指西汉的沈尹,因其清白而被人称道。
- 茗粥:指茶和粥。
- 穹庐:指茅草搭成的房屋。
典故解析:
- 终军之劳:出自《史记》,终军以其勤劳而闻名,暗指不必追求功名。
- 沈尹之美:沈尹为人清白,饮冰自持,象征高洁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攽,宋代诗人,生于北方,长于南方,作品多以自然与人文结合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对北方故土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北方寒冬之际,诗人可能因公事北上,面临严寒与孤寂,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情感。
诗歌鉴赏:
《王仲至使北》是一首反映北方严寒气候与人心孤寂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描写北方的雪景,营造了一个寒冷而静谧的氛围。开篇便以“朔雪如沙万里程”写出北国的雪,形象地展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给人以视觉冲击。接着,诗人引入“幽阴戴斗”的意象,表现出冬夜的寒冷,星斗显得格外严凝。这种寒冷的环境使诗人不禁反思历史人物终军和沈尹的处境,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疑惑。
而后,诗人转而论及饮食与生活的琐碎,提到“茗粥”和“毡裘”,用来对比自己在寒冷中的无奈和对温暖的向往。最后,诗人以“岁寒拜日”的场景来结束,表现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北方寒冷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引喻,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温暖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朔雪如沙万里程:北方的雪像沙子一样,覆盖了漫长的旅程,营造出一种广袤的凄凉感。
- 幽阴戴斗正严凝:阴冷的天气笼罩着大地,星斗显得异常清冷,渲染出一种寒冷的氛围。
- 终军何必功横草:提到历史人物终军,传达出对功名的怀疑,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认同。
- 沈尹无烦夕饮冰:借沈尹的清白自持,反思饮冰的孤独,表现出一种清苦的生活状态。
- 茗粥迩来誇湩酪:生活中虽有茶粥和奶酪之美,但仍显得微不足道,流露出对物质的渴望。
- 毡裘仍自愧绵缯:自己穿着毡裘,心中却对绵缯的奢华感到惭愧,表现出对生活条件的不满。
- 岁寒拜日穹庐外:在寒冷的岁末,来到穹庐外拜日,象征对新年的期待与希望。
- 想见东南瑞气升:希望能看到东南方升起的祥瑞之气,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沙,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音韵美。
- 象征:寒冷的天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生活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北方的寒冷与历史人物的引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态度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朔雪:象征严寒与孤独。
- 幽阴:暗示内心的压抑与寒冷。
- 终军、沈尹:代表历史人物的奋斗与清白,反映出诗人对功名与生活的思考。
- 茗粥、毡裘:生活的简朴与温暖的渴望。
- 岁寒、拜日:象征新年期盼与希望的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终军”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
- A. 追求功名
- B. 忍辱负重
- C. 清白自持
- D. 财富至上
-
“朔雪如沙”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孤独
- C. 温暖
- D. 冷漠
-
“岁寒拜日”中的“拜日”象征着什么?
- A. 对过往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命的无奈
-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北国风光》(毛泽东)与《王仲至使北》都描绘了北方的景象,但前者着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后者则更多地关注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总览》
- 《唐诗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