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昔昔盐。水溢芙蓉沼》
时间: 2025-04-27 11:52: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渌沼春光后,青青草色浓。
绮罗惊翡翠,暗粉妒芙蓉。
云遍窗前见,荷翻镜里逢。
将心托流水,终日渺无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清澈的水面映照着浓绿的草色。华丽的绸缎在翡翠般的光泽下显得格外惊艳,而淡淡的粉色则对芙蓉花心生嫉妒。窗前的云彩铺满了天际,水中的荷花在镜面上翻动着。诗人将自己的思绪寄托在流动的水中,然而整日都难以找到归处。
注释:
- 渌沼:清澈的池塘。
- 绮罗:华丽的丝绸。
- 翡翠:比喻色彩鲜明、光泽如玉的景物。
- 暗粉:淡粉色,形容芙蓉花。
- 荷翻:荷花在水面上轻轻摇动的样子。
- 将心托流水:把自己的心情寄托在流动的水中,表达一种无奈和迷茫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唐代诗人,字子美,号泰华。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游玩时创作的,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反映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惆怅。
诗歌鉴赏:
《杂曲歌辞·昔昔盐》以其清新脱俗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场景。开头两句“渌沼春光后,青青草色浓”既描绘了春天池塘的清澈和草色的浓郁,也暗示了生命的蓬勃与活力。诗中的意象层层递进,从水面到草地,再到云彩与荷花,构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自然世界。
接下来的“绮罗惊翡翠,暗粉妒芙蓉”则通过绮丽的色彩对比,表达了美的竞争与嫉妒,暗含了人的情感与自然的交互。最后两句“将心托流水,终日渺无从”则转向了内心世界,诗人将自己的思绪寄托在流动的水中,表达出一种无奈与迷失的情感,似乎在诉说着即便身处美景之中,内心依旧感到孤寂与渺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不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也深刻地反映了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赵嘏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渌沼春光后,青青草色浓”:描绘春天水面清澈,草色生机勃勃的景象。
- “绮罗惊翡翠,暗粉妒芙蓉”:以华丽的绸缎与翡翠作比较,暗示美的竞争,表达花朵之间的嫉妒。
- “云遍窗前见,荷翻镜里逢”:窗前的云彩与水中的荷花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将心托流水,终日渺无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流水,表达出一种无奈与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绮罗惊翡翠”,通过比喻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了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通过“嫉妒”的描述,使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类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表达了一种忧伤而又美丽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渌沼:象征纯净与生命。
- 翡翠:象征美丽与华丽的事物。
- 荷花:象征高洁与柔美,亦可引申为人的情感。
- 云:象征变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渌沼”是指什么? A. 深水 B. 清澈的池塘 C. 河流
-
诗中“绮罗”与“翡翠”相比,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和谐 B. 嫉妒 C. 竞争
-
“将心托流水”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快乐 B. 无奈与迷茫 C. 平静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杂曲歌辞·昔昔盐》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维更偏重于寂静的山水之美,而赵嘏则更注重春天的生机与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赵嘏诗集》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歌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