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杂诗》

时间: 2025-02-04 15:34:02

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铲。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高情留诗轴。

清话入禅版。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门杂诗
作者: 元好问

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铲。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高情留诗轴。清话入禅版。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龙门山清幽环境中的感受。石楼环绕着清澈的溪水,尘土被青天所限制。人们说这里已经没有僧人很久了,满地的草木无人去除。溪水的声音激昂悲壮,山的意境高远险峻。往年我在香山的老去,挂下官帽后便不再回头。高昂的情怀留在了诗卷上,清淡的谈话融入了禅意。谁说海山已经远去,萧散的景色依旧在我眼前。溪水寒冷不可涉,我依靠着杖,在西林的黄昏中静默。

注释:

  • 石楼:指山上的石楼,象征高远和清幽的环境。
  • 清伊:指清澈的水流。
  • 尘土天所限:尘土被天空所限制,暗指环境的清新。
  • 无僧久:这里指的可能是没有僧侣居住的日子已久。
  • 草满不复铲:长满杂草,再也没有人去铲除。
  • 滩声激悲壮:溪水的声音激昂,带有悲壮的情感。
  • 香山老:指在香山度过的时光。
  • 挂冠遂忘返:挂下官帽后就不再返回,象征放下世俗。
  • 高情留诗轴:高尚的情感留在了诗卷之上。
  • 清话入禅版:清淡的谈话融入了禅的思想。
  • 溪寒不可涉:溪水寒冷,无法涉水而过。
  • 倚杖西林晚:在西林的黄昏中倚杖而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255年-1324年),字廷圭,号天锡,元代著名诗人、词人,兼擅诗、文、书、画。元好问一生经历了元代的兴衰,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其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的沉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对人们心灵的影响。

诗歌鉴赏:

《龙门杂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世俗的超脱。诗的开头以“石楼绕清伊”展现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接着“尘土天所限”,则揭示了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对比,突显出环境的清新与世俗的喧嚣之间的矛盾。诗中提到的“人言无僧久”,不仅反映了环境的荒凉,也隐喻了人心的淡漠与世俗的疏离。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展现了诗人内心深邃的情感。诗人在“当年香山老”中追忆过往,似乎对曾经的繁华感到惋惜,但随之而来的“挂冠遂忘返”,又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洒脱态度。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结合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深邃的哲思。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恬淡而深远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楼绕清伊:描绘山水环绕,景色清幽。
  2. 尘土天所限:自然环境清新,尘土被限制在天空之下。
  3. 人言无僧久:人们说这里已经没有僧侣,暗示世态的变迁。
  4. 草满不复铲:杂草丛生,没人去铲除,表现荒凉。
  5. 滩声激悲壮:溪水声激昂,带有悲壮感,传达内心的情绪。
  6. 山意出高蹇:山的意境高远且险峻,象征人生的艰难。
  7. 当年香山老:追忆往昔的日子,流露出时光的无情。
  8. 挂冠遂忘返:放下官位,心态的超脱与宁静。
  9. 高情留诗轴:诗人的高尚情怀留在书卷之中。
  10. 清话入禅版:与禅意交融,展现内心的宁静。
  11. 谁言海山去:反问世事的变迁,依旧在心中萦绕。
  12. 萧散仍在眼:萧条的景象,依然在眼前。
  13. 溪寒不可涉:溪水寒冷,象征无法跨越的障碍。
  14. 倚杖西林晚:在西林的黄昏中,体现孤独与沉思。

修辞手法

  • 对比:清幽的自然与人心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用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的境遇,展现内心情感。
  • 反问:通过“谁言海山去”反映诗人的思考与感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楼:象征高远的境界与静谧的思考。
  • 清伊:象征纯洁、清澈的内心世界。
  • 滩声:象征生活的激昂与悲壮。
  • 草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 香山:象征过往的岁月与记忆。
  • 溪寒: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无法跨越的障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楼绕清伊”中的“清伊”指什么? A. 清澈的水流
    B. 清新的空气
    C. 清静的心灵
    答案:A

  2. “人言无僧久”中的“无僧”意指: A. 没有和尚
    B. 没有人
    C. 没有信仰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挂冠遂忘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 A. 对官位的留恋
    B. 对世俗的超脱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展现对友人的惜别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龙门杂诗》都涉及到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杜甫的《登高》侧重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而元好问的《龙门杂诗》则更强调对自然的亲近和心灵的超然。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