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题苏小小图》

时间: 2025-02-04 15:31:40

桐阴别院宜清昼。

入坐春山秀。

美人图子阿谁留。

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

粉澹梨花瘦。

只除苏小不风流。

倒插一枝萱草凤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桐阴别院宜清昼。
入坐春山秀。
美人图子阿谁留。
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
粉澹梨花瘦。
只除苏小不风流。
倒插一枝萱草凤钗。

白话文翻译:

在桐树阴影下的别院,正适合享受清幽的午后。
我坐在这里,眼前是秀丽的春山。
这幅美人图是谁留下的呢?
都是宣和年间的名家所作,流传在内家。
莺莺和燕燕在分飞之后,
粉色的梨花显得有些憔悴。
唯独苏小不显风流,
她的凤钗上插着一枝萱草。

注释:

  • 桐阴:桐树的树荫。
  • 别院:独立的小院子。
  • 清昼:清静而美好的午后。
  • 美人图:描绘美人的画作。
  • 宣和:指北宋宣和年间,著名的书画创作时期。
  • 莺莺燕燕:指春天的鸟儿,象征美好的爱情与生活。
  • 粉澹:指脸色淡淡的,形容娇弱。
  • 苏小:指苏小小,历史上著名的美人。
  • 萱草:一种植物,古时象征忘忧。

典故解析:

苏小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美人,传说她以才情和美貌著称,受到许多文人的追捧。她的故事在《红楼梦》中也有所提及,象征着古代女子的美丽与才华。此诗提到她,意在表达对美人及其风流的深切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锡,元代诗人、文学家。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词作,风格清丽,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以及人情冷暖,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乱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图画,表达对美人及其命运的思考,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虞美人 题苏小小图》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美人图的细腻描写与情感寄托。开篇以“桐阴别院宜清昼”引入,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入坐春山秀”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在对美人图的思考中,诗人不仅关注画作本身,更对美人背后的故事充满好奇。“美人图子阿谁留”一句,表达了对美人身世的疑问,似乎在追寻那份被遗忘的美丽与爱情。而“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则将美人图与历史名家联系起来,赋予了画作更深的文化价值。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转向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莺莺燕燕分飞后”描绘了春日的离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而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苏小小的风流与他人的憔悴,表达了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美人的画,更是一种对美、爱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桐阴别院宜清昼 - 在桐树的阴影下的小院子,正适合享受清幽的午后。
  2. 入坐春山秀 - 坐在这里,眼前是美丽的春山,风景如画。
  3. 美人图子阿谁留 - 这幅美人图是谁留下来的呢?引发对创作者的思考。
  4. 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 这幅画都是宣和年间著名书画家的作品,流传在名门之家。
  5. 莺莺燕燕分飞后 - 春天的莺燕在分飞后,暗示着离别与伤感。
  6. 粉澹梨花瘦 - 粉色的梨花显得有些憔悴,象征着衰退与哀愁。
  7. 只除苏小不风流 - 唯独苏小小不显风流,暗示她的独特与孤独。
  8. 倒插一枝萱草凤钗 - 她的凤钗上插着一枝萱草,象征忘忧与美丽的结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莺莺燕燕”比喻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脆弱。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萱草象征着忘忧,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人图、春山景色和对苏小小的思考,展现了对美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美人命运的同情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阴:象征宁静、清幽的环境。
  • 美人图:代表美丽与艺术的结合。
  • 苏小:象征着古代女性的美丽与才情。
  • 萱草:象征忘忧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美人图”是谁的作品?

    • A. 元好问
    • B. 宣和年间的名家
    • C. 苏小小
    • D. 不详
  2. 诗中“莺莺燕燕”主要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爱情的离散
    • C. 美人的风流
    • D. 生活的繁忙
  3. 诗中提到的“萱草”象征什么?

    • A. 忘忧
    • B. 美丽
    • C. 离别
    • D. 心情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爱情的渴望。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在风格上,元好问的诗更显得沉静与哲理,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与感性。

参考资料:

  • 《元好问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元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