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塞子》
时间: 2025-04-29 00:12: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沙塞子
春水绿波南浦。渐理棹行人欲去。
黯消魂柳上轻烟,花梢微雨。
长亭放盏无计住。但芳草迷人去路。
忍回头断云残日,长安何处。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水波在南边的港口轻轻荡漾,行人正准备划船离去。
孤独的心情如同柳树上的轻烟般消散,花梢上细雨纷纷。
在长亭中放下酒盏,却无法再停留。只剩芳草迷离了前行的道路。
我忍不住回头,发现云朵已经断裂,残阳渐渐西沉,长安在何方呢?
注释:
- 沙塞子:一种填词形式,常用于抒发情感。
- 南浦:指南边的水边,象征着离别的地方。
- 渐理棹:慢慢整理船桨,准备出发的意思。
- 消魂:形容失去心神,沉醉于哀愁之中。
- 长亭:古时客人临别之处,常设有亭子供人暂时停留。
- 芳草:象征自然景色,同时暗示离别后孤独的心情。
典故解析:
- 长亭:古诗中常见意象,象征离别和思念。例如,李白的《送友人》中也有类似的意境。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寓意着归属与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彦端,宋代诗人,性情洒脱,擅长抒情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正值离别时节,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之人的深切眷恋。背景中可能涉及诗人个人经历的离别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沙塞子》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春水、柳烟、花雨等自然景象,展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春水绿波南浦”,以春天的水色引入,营造出温暖而又惆怅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行人划船即将离去的情景,渗透出一种无奈与惆怅。中间的“黯消魂柳上轻烟,花梢微雨”,通过柳烟与细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愁苦。
“长亭放盏无计住”,长亭是离别的象征,诗人在此放下酒盏,却无法再停留,显示出对离别的无奈。“芳草迷人去路”则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回首之间,已是断云残日,长安何处,思乡之情愈加深重。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离别时刻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自然的欣赏,又有对人事的惆怅,深深打动人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水绿波南浦:春天的水面波光粼粼,描绘出温暖而动人的景象。
- 渐理棹行人欲去:行人整理船桨,准备离开,暗示即将分别。
- 黯消魂柳上轻烟:孤独的心情如柳树上的轻烟般消散,表现出内心的忧伤。
- 花梢微雨:花梢上的细雨轻轻落下,增添了离别的凄美感。
- 长亭放盏无计住:在长亭放下酒盏,却无计停留,表达无奈与伤感。
- 但芳草迷人去路:芳草使人迷惑,象征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
- 忍回头断云残日:忍不住回头,发现云朵已经散去,夕阳西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长安何处:长安作为故乡的象征,终究无归处,令人感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柳上的轻烟,生动形象。
- 拟人:芳草迷人,赋予自然以灵性。
- 对仗:如“长亭放盏”与“芳草迷人”,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伤与思乡之情,表达了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助感。
意象分析:
- 春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流动,也暗示着逝去的时间。
- 柳:象征柔情与思念,常用来表达离愁。
- 长亭:离别之地,象征人事的无常。
- 芳草:自然的美丽与人心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浦”指的是哪个季节的水边?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诗人为何无法在长亭停留?
- A. 酒喝完了
- B. 行程匆忙
- C. 心中无奈
- D. 天气恶劣
-
“长安何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迷茫
- C. 平静
- D. 愤怒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沙塞子》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送友人》更侧重于友情的真挚,而《沙塞子》则更加细腻地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