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口占小诗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5:18:22

蝉连夜语不胜清,攲枕僧窗蜡炬明。

早是宋公怀抱恶,更禁庭树作离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蝉连夜语不胜清,攲枕僧窗蜡炬明。
早是宋公怀抱恶,更禁庭树作离声。

白话文翻译:

蝉鸣在夜里交谈,声音清脆得让人心醉;
我斜倚在枕头上,看到窗外的蜡烛微光。
早已是宋公心怀怨恨,甚至连庭院中的树木也发出离别的声音。

注释:

  1. :一种昆虫,鸣叫声清脆,常被用来象征夏天。
  2. 攲枕:斜靠着枕头。
  3. 僧窗:僧人的窗户,暗示环境宁静。
  4. 蜡炬:蜡烛,象征光明与温馨。
  5. 宋公:指代某位历史上有名的宋代人物,可能是指某种怨恨或不满。
  6. 庭树:指庭院中的树木,暗示自然与人心之间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壁,生于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观及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往往蕴含哲理和情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夏夜,作者在僧舍中,听着蝉鸣,思考人生与社会的纷扰,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蝉鸣作为开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蝉的声音不仅清亮,也代表了夏季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环境的宁静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攲枕僧窗蜡炬明”一句,展现了一个人孤独的夜晚,蜡烛的微光照亮了内心的思考,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模糊与不安。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不禁想起了“宋公怀抱恶”,暗指某种政治或社会的不满。这里的“恶”可能与当时的政局、社会风气有关,表现出一种对权力与人心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更禁庭树作离声”则将诗人的情绪推向高潮,庭院中的树木似乎也在为诗人感到忧伤,离别之情弥漫在空气中。这种人与自然的感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深刻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蝉连夜语不胜清:蝉鸣声在夜里交谈,声音清脆动人,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攲枕僧窗蜡炬明:诗人斜倚在枕头上,看着窗外的蜡烛微光,暗示孤独和深思。
  3. 早是宋公怀抱恶:提及历史人物,表露对社会的不满和怨恨。
  4. 更禁庭树作离声:庭院中的树木发出离别的声音,象征人心与自然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拟人:庭树作离声,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严谨,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及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夏季的热烈。
  2. 蜡炬:代表光明与孤独的思考。
  3. 庭树:自然的象征,反映人心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蝉连夜语”的意义是什么?

    • A. 表达宁静的夜晚
    • B. 形容蝉的叫声
    • C. 表示孤独的心情
    • 答案:B
  2. “攲枕”指的是什么?

    • A. 直立坐着
    • B. 斜靠着
    • C. 睡觉
    • 答案:B
  3. 诗中提到“宋公怀抱恶”是指?

    • A. 对历史人物的赞美
    • B. 对现实的不满
    • C. 对自然的思考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对比李壁的此诗与王维的《竹里馆》,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思考,但李壁更强调了社会的离愁和对生活的思索,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