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遹》

时间: 2025-01-11 09:11:28

隔一涛江路岂遥,踌躇不觉欲魂销。

寄书勿遣过三日,发渡何曾无两潮。

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

柯桥西畔斜阳岸,谁为离人惜柳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子遹
陆游 〔宋代〕
隔一涛江路岂遥,踌躇不觉欲魂销。
寄书勿遣过三日,发渡何曾无两潮。
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
柯桥西畔斜阳岸,谁为离人惜柳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子遹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虽然一条江水隔着彼此的距离并不算远,但诗人却因思念而感到灵魂都快要消散了。希望寄出的书信不要超过三天才送到,因为渡江时潮水的变动总是来去不定。诗人夜里睡得少是茶的缘故,而愁苦多了则是酒来缓解。最后,在柯桥的西岸,夕阳下,诗人感叹,谁能够为离别的人惋惜那柳条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隔一涛江:江水波涛相隔,形容距离的遥远。
  • 踌躇:犹豫不决。
  • 魂销:形容因思念而心神恍惚。
  • 寄书勿遣过三日:寄出书信希望不要超过三天送达。
  • 发渡:渡船出发。
  • 两潮:指潮水的涨落,有时可能影响渡船的时间。
  • 茶作祟:因喝茶而影响睡眠。
  • 酒时浇:借酒来浇愁。

典故解析:
“柯桥”指的是浙江绍兴的柯桥,是陆游家乡,历史上与诗词、文化有深厚的渊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尤其以词和诗著称,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
《送子遹》是陆游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陆游常常以诗歌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期盼。

诗歌鉴赏:

《送子遹》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示了离别的愁苦。全诗以“隔一涛江路岂遥”开篇,立即引入了空间与时间的紧张感,尽管地理上距离不远,但心灵上的隔阂却让人倍感思念。陆游用“踌躇不觉欲魂销”来形象地表达了思念之深,情感之切。

接下来的两句“寄书勿遣过三日,发渡何曾无两潮”则展现了他对友人寄信的焦虑,期望能够尽快收到回应。这里的潮水意象不仅突显了江河的流动,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幻,增添了诗歌的哲理深度。

“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一联,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因思念而失眠的状态,茶与酒的对比,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既希望借酒浇愁,又无奈于愁苦的深重。

最后一句“柯桥西畔斜阳岸,谁为离人惜柳条”,则把离别之情提升到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生境界,夕阳映照,柳条轻拂,既有自然之美,又有离愁之苦。诗人以“谁为离人惜柳条”反问,令人深思,表达了对离别时刻的惋惜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读者在朗读之际不禁感同身受,流连于诗人的情感世界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隔一涛江路岂遥:虽然有江水阻隔,但其实并不算远。
  2. 踌躇不觉欲魂销:犹豫徘徊中,思念让人心神恍惚。
  3. 寄书勿遣过三日:希望寄出的书信不要超过三天。
  4. 发渡何曾无两潮:渡船出发时潮水的变化不可预测。
  5. 睡少不关茶作祟:夜里睡得少是因为喝了茶。
  6. 愁多却赖酒时浇:愁苦多了才依赖酒来缓解。
  7. 柯桥西畔斜阳岸:描绘柯桥西岸的夕阳景色。
  8. 谁为离人惜柳条:感叹离别的人,没有人为其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魂销”,形象地表达情感。
  • 对仗:如“睡少不关茶作祟,愁多却赖酒时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谁为离人惜柳条”,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离别的惆怅,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关怀与告别时的无奈,充满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距离与流逝的时间。
  • 潮水:代表人生中的反复与变化。
  • 茶与酒:分别象征清醒与麻痹,表达心情的复杂。
  • 斜阳与柳条:自然景色中蕴含的离别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子遹》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杜甫
    B. 陆游
    C. 李白

  2. 诗中提到“寄书勿遣过三日”,这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希望朋友来访
    B. 对书信的期待
    C. 对时间的无奈

  3. 诗中“柯桥”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浙江
    C. 广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送子遹》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陆游更侧重于内心的思念与忧愁,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个性与境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陆游诗词全集》
  2. 《宋代诗人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
  4.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