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居示客
陆游 〔宋代〕
嗜睡疏茶碗,逢春爱麴车。
聊将枕流耳,静听属私蛙。
林下闲成癖,人间嬾莫加。
孙登欲长啸,四座且无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幽静居所,因嗜睡而懒于斟茶,喜爱用酒酿制美食。诗人打算把耳朵枕在溪水边,静静地倾听那蛙鸣。诗人因在林下闲居而养成了这种习惯,世间的喧嚣似乎与他无关。孙登想要长声高歌,但四周却没有人打扰。
注释:
- 嗜睡:喜欢睡觉。
- 疏茶碗:泛指茶杯,形容茶水稀薄或喝得不多。
- 麴车:指用来酿造酒的车具,表明诗人喜欢饮酒。
- 聊将:姑且、随便。
- 枕流耳:把耳朵枕在流动的水上,形容静听水流声。
- 属私蛙:指静静地听蛙鸣。
- 林下闲成癖:在树林下闲居久了,形成了一种习惯。
- 嬾莫加:形容懒惰,世间的浮躁与他无关。
- 孙登:古代人物,代表一种豪情,想要高歌。
- 四座且无哗:周围没有人喧哗,环境非常静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爱国者。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倡导“以诗言志”,其作品广泛,题材丰富,尤以爱国情怀和自然风光的描绘著称。
创作背景:
《幽居示客》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陆游晚年。他在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和个人生活的波折后,选择隐居于乡野,享受田园生活。在此背景下,诗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拒绝,体现了他内心对自由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诗歌鉴赏:
《幽居示客》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表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珍视与向往。全诗通过四幅画面,展现了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洒脱与恬淡。
首句“嗜睡疏茶碗”,开篇即用“嗜睡”表现一种懒散的态度,似乎在表达诗人对日常琐事的无所谓,营造出一种闲适氛围。接着提到“逢春爱麴车”,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更暗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尤其是美酒佳肴的乐趣。
第三句“聊将枕流耳”,将“流”与“耳”结合,意在表现诗人愿意忘却世间烦扰,静静地倾听自然的声音,传达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静听属私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私蛙的鸣叫似乎是大自然的低语,让人倍感亲切。
后两句“林下闲成癖”,通过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依恋。而“孙登欲长啸,四座且无哗”,则将孙登的豪情与周围的宁静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在这片宁静中,虽有高歌的欲望,却因环境的和谐而得以自处。
整首诗在轻松的氛围中,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世俗喧嚣的淡然态度,不失为一首抒情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嗜睡疏茶碗:表现诗人清晨起床懒散,饮茶时水稀薄,体现出一种懒惰的生活态度。
- 逢春爱麴车:春天来临,诗人享受酿酒的乐趣,暗示他对生活的热爱。
- 聊将枕流耳:诗人愿意枕着流动的溪水,享受自然的音律,体现对宁静的向往。
- 静听属私蛙:静静倾听蛙鸣,象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林下闲成癖:在林中闲居久了,养成了对这种生活的习惯。
- 人间嬾莫加:对外界的懒惰与无所谓,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 孙登欲长啸:引用历史人物孙登,表达诗人内心的豪情。
- 四座且无哗:周围环境的宁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枕流耳”,用水流比喻自然的声音,生动形象。
- 对仗:如“嗜睡疏茶碗,逢春爱麴车”,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私蛙的鸣叫象征自然的声音,表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幽居的情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世俗喧嚣的超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致的描绘,展现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碗:象征日常生活的琐碎与懒散。
- 麴车:代表诗人对美食与饮酒的热爱。
- 流水:象征自然的声音与和谐。
- 私蛙:自然的声音,象征与世俗的隔绝。
- 林下:隐居的环境,象征宁静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嗜睡”指的是: a) 喜欢睡觉
b) 忙于工作
c) 精力旺盛 -
“聊将枕流耳”中的“流”指的是: a) 河流
b) 水流
c) 风流 -
孙登在诗中象征着: a) 豪情壮志
b) 懒惰与安逸
c) 忧伤与困惑
答案:
- a) 喜欢睡觉
- b) 水流
- a) 豪情壮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
- 《山居秋暝》王维:描绘自然与隐居生活的诗篇。
诗词对比:
陆游《幽居示客》与陶渊明《饮酒》的对比:
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陶渊明则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陆游的诗语句清新而富有生活气息,陶渊明则更加沉静,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