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题》

时间: 2025-01-26 03:29:04

野水如棋枰,所至各成村。

炊烟出茆屋,碓声隔柴门。

树阴同戏儿,多已长子孙。

安居无暴歛,何以报国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杂题
陆游 〔宋代〕

野水如棋枰,所至各成村。
炊烟出茆屋,碓声隔柴门。
树阴同戏儿,多已长子孙。
安居无暴歛,何以报国恩?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杂题
野外水流像棋盘一样,途经之处皆成村落。
炊烟从茅草屋中袅袅升起,碓声传出隔着柴门。
树荫下孩子们在玩耍,许多已成为祖父、祖母。
安居乐业没有暴政横行,如何来回报国家的恩情?

注释:

  • 野水:指野外的河水。
  • 棋枰:象棋的棋盘,形容水流的曲折和村落的分布。
  • 茆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 碓声:碓是磨碾的工具,碓声指打谷或磨米的声音。
  • 安居无暴歛:安居乐业,没有剥削和暴政。
  • 报国恩:回报国家的恩情。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安居无暴歛”,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安定、民众安居乐业的向往。陆游生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外敌入侵,诗人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作品广泛涉及边塞、田园、咏史等,多反映其爱国情怀与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日,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以简洁的笔调描绘了乡村的春景,反映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珍惜,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思。

诗歌鉴赏:

陆游的《春日杂题》通过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日图景。首联“野水如棋枰,所至各成村”用比喻手法,将流淌的河水和村落的布局联系在一起,展现出乡村的生机与和谐美。接着“炊烟出茆屋,碓声隔柴门”,描绘出村民的日常生活,炊烟袅袅,碓声清脆,令人感受到一种温馨而宁静的乡村气息。

在“树阴同戏儿,多已长子孙”中,诗人通过树荫下孩子们的嬉戏,流露出对家族延续的欢喜与感慨,暗示着生命的传承和乡村的繁荣。而最后一句“安居无暴歛,何以报国恩?”则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以及对国家恩惠的感激之情,呼应了前面的安居乐业的主题。

整首诗情感真挚,虽描绘的是平凡的乡村生活,却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对人民深切的关怀与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爱国士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水如棋枰: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曲折与村庄的分布,暗示乡村的自然与和谐。
    • 所至各成村:每到一个地方,水流带来了生机,形成了村落。
    • 炊烟出茆屋:生活的气息,展现出农家日常的宁静。
    • 碓声隔柴门:日常生活的声音,传达出农村的忙碌与平和。
    • 树阴同戏儿:描绘孩子们在树荫下玩耍的场景,展现了生命的活力。
    • 多已长子孙:时间的流逝,生命的延续。
    • 安居无暴歛: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 何以报国恩:道出对国家的感激与责任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棋盘,形象生动。
    • 对仗:如“炊烟出茆屋,碓声隔柴门”,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乡村安宁生活的珍视,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表现了陆游作为士人的爱国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 :象征生机与流动,代表着乡村的繁荣。
  • 炊烟:象征着生活的温暖与平凡。
  • 树阴:代表着自然的庇护和儿童的乐趣,传达出生命的延续。
  • 安居:象征着和平与安宁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水如棋枰”意指: A. 水流平坦
    B. 水流曲折,村落分布
    C. 水流很深
    答案:B

  2. “安居无暴歛”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暴政的厌恶
    B. 对安宁生活的珍惜
    C. 对乡村景色的赞美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碓声”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磨米声
    C. 风声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陆游《春日杂题》杜甫《春望》的对比:
陆游的诗侧重于描绘农村生活的安宁与美好,而杜甫的《春望》则反映了战乱中的忧愁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两者虽然题材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