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

时间: 2025-04-28 02:00:29

兽金寒,帘玉润,梅雪印苔絮。

春意如人,易散苦难聚。

几多丝竹深情,池溏幽梦,犹倚赖、与君同住。

旧游处。

谁唤别浦仙帆,风前问征路。

烟雨连江,吹恨正无数。

莫数紫燕归来,红云开后,空怅望、主人轻去。

意思解释

祝英台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兽金寒,帘玉润,梅雪印苔絮。春意如人,易散苦难聚。几多丝竹深情,池溏幽梦,犹倚赖与君同住。旧游处。谁唤别浦仙帆,风前问征路。烟雨连江,吹恨正无数。莫数紫燕归来,红云开后,空怅望主人轻去。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金兽,湿润的帘子,梅花和雪花在青苔上留下印迹。春天的情意如同人一样,容易散去却难以聚拢。有多少丝竹的深情,池塘中的幽梦,依然仰赖与你共同居住在旧游之处。是谁在呼唤离别的仙帆,轻风中询问征途?烟雨迷蒙连绵的江面,无法数清心中的怨恨。不要去数那归来的紫燕,等红云散去后,空自怅惘主人已经轻易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兽金: 指金色的兽类,象征寒冷的气候。
  • 帘玉润: 形容帘子如玉一样湿润。
  • 梅雪印苔絮: 梅花和雪花在青苔上留下的痕迹。
  • 丝竹: 传统乐器,象征深厚的情感。
  • 池溏: 池塘,水面。
  • 旧游处: 曾经游玩过的地方。

典故解析:

  • 别浦仙帆: 可能隐喻离别的愁苦。
  • 紫燕: 归来的燕子,象征春天和希望,但在此却是怅惘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传统的风格著称。生于动荡的时代,诗歌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面对春天的离去,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借助自然意象表达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

诗歌鉴赏:

《祝英台》是一首充满淡淡忧伤的诗,诗人在春天的背景下,借用丰富的自然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感情的追忆。开篇用“兽金寒,帘玉润”形象地描绘出春寒料峭的景象,瞬间勾勒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春意如人,易散苦难聚”则将春天的情感拟人化,突显了人间情感的脆弱和无常。接下来的“几多丝竹深情”不仅引入了音乐的意象,更深刻表达出情感的深厚与复杂。尤其是“依然仰赖与你共同居住”的句子,流露出一种依恋与不舍。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将离别的愁苦与自然的景色相结合,展现了“烟雨连江”的情景,传达出深重的思念和无尽的怅惘。最后的“空怅望主人轻去”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离去者的深切怀念与无法挽留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兽金寒,帘玉润: 通过对色彩和物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寒冷而湿润的氛围。
  • 梅雪印苔絮: 体现出春天的细腻与柔美,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春意如人,易散苦难聚: 用拟人手法,揭示了人与自然情感的变化与无常。
  • 几多丝竹深情: 代指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暗示着深藏的情感。
  • 旧游处: 让人感到怀旧,旧游与新愁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意与人情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拟人: 春意被赋予人的特征,增强了情感的亲近感。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春天的离去和情感的脆弱展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诗人在自然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美好回忆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兽金: 代表寒冷的金色,象征着冬天的残留。
  • 梅雪: 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去往。
  • 丝竹: 传统文化中的乐器,象征深厚的情感。
  • 紫燕: 代表希望与归属,但在文中却有着惆怅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兽金寒”是指什么?

    • A. 春天
    • B. 冬天
    • C. 秋天
      答案: B
  2. “春意如人,易散苦难聚”中的“春意”比喻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人的情感
    • C. 自然景色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紫燕”象征什么?

    • A. 希望与归属
    • B. 遗忘与离别
    • C. 忧伤与惆怅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春夜喜雨》杜甫
  • 《相见欢》李煜

诗词对比:

  • 《离骚》与《祝英台》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离骚》更多是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而《祝英台》则侧重于个人情感。
  • 《春夜喜雨》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与期待,情感基调更加积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