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宪西斋》
时间: 2025-01-11 05:49: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郑子宪西斋》 ——王安石
漫构轩窗意亦深,
滔滔浮俗倦登临。
诗书千载经纶志,
松竹四时萧洒心。
晓枕一容春梦到,
夜灯唯许月废台。
邑子从今夸胜事,
岂论王谢世称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西斋中悠然自得的心境。他在窗前漫无目的地思索,感到对世俗的繁华有些厌倦。虽然他专注于诗书、经世治国的理想,但内心却在松竹的陪伴下保持着清幽的气息。早晨在枕头上做的春梦与夜晚的灯光,只有月光能使他感到慰藉。如今,乡里的人们都在夸赞他的成就,然而他并不在乎那些名声与世俗的评价。
注释
- 漫构:随意地构思。
- 轩窗:高窗,指诗人书斋的窗户。
- 滔滔浮俗:形容繁华的世俗繁杂。
- 千载:千年,形容时间久远。
-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干和计划。
- 萧洒:清新而不拘束。
- 晓枕:清晨在枕头上,形容睡眠。
- 月废台:月光照在废弃的台榭上,形容寂静氛围。
- 邑子:乡里的人。
- 王谢:指王氏和谢氏,古代名门望族,象征显赫的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派闻名于世,倡导新法,试图通过政治和经济改革来振兴国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豪放见称,常反映其个人情怀与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
《郑子宪西斋》创作于王安石在任职于地方官时,生活相对清贫、心境清明的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复杂心态,心中有着对功名的淡泊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郑子宪西斋》是一首蕴含丰富内涵的诗作,展现了王安石对生活哲学的思考。诗的开头,作者通过“漫构轩窗意亦深”表明自己对窗外世界的思考与沉醉,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接着“滔滔浮俗倦登临”,则表达了对社会浮华的厌倦,显示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无奈与淡漠。
在后半部分,作者提到诗书与松竹,表明他对文化的重视与对自然的喜爱。诗书代表了他对知识的追求,而松竹则象征着清高与坚韧,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洒脱。“晓枕一容春梦到”,描绘了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月光下的夜晚更是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邑子从今夸胜事,岂论王谢世称才”则表达了作者对外界评价的漠视,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追求而非外在的名声。这首诗以其自然流畅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个诗人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构轩窗意亦深
随意地在窗前构思,内心的意境也随之深邃。 -
滔滔浮俗倦登临
对于繁华的世俗生活感到厌倦,不愿再去攀附。 -
诗书千载经纶志
诗书传承千年,寄托着治国理政的理想和志向。 -
松竹四时萧洒心
常伴松竹,四季都有清幽的心境。 -
晓枕一容春梦到
早晨醒来,梦中景象如春天般美好。 -
夜灯唯许月废台
夜晚的灯光只能映照废弃的台榭,突显孤寂。 -
邑子从今夸胜事
乡里的人如今都在夸奖他的成就。 -
岂论王谢世称才
他不在乎王谢这样的名门世家所称颂的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竹”作为象征,暗示清高品质。
- 对仗:如“晓枕一容春梦到,夜灯唯许月废台”,具有对称美感。
- 排比:通过列举不同意象(诗书、松竹)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浮华世俗的厌倦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内心修养和文化积累。王安石通过对自然与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轩窗:象征清静的空间,代表诗人内心的宁静。
- 松竹:象征坚韧与高洁,反映诗人清高的追求。
- 春梦:象征希望与美好,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月光:代表寂静与清冷,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王安石在诗中对世俗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感到厌倦
C) 无所谓
D) 热衷参与 -
填空题:诗中“晓枕一容春梦到”的意图在于表达____。
-
判断题: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王谢世家名声的羡慕。 (对/错)
答案
- B) 感到厌倦
-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安石《郑子宪西斋》与杜甫《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偏向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则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王安石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