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当饮酒二首》

时间: 2025-01-25 23:20:53

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

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

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

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至当饮酒二首
作者:王安石

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
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
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
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墙阴下的人,闭门读书,思念自己一生的朋友,虽身处不同的山水,心却依然相连。他手杖着藤杖,走出柴荆,虽然没有马车,但内心却并不觉得孤单。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各自的趣味和志向不同,谈笑之间却难以愉快。古人的风范已不再追求,只有那浩荡的日月与我同在。客人来了,应该饮酒,日月无根,如同人生的短暂。


注释

  • 结屋:建造的小屋。
  • 墙阴:墙的阴影处,指环境清幽。
  • 平生友:一生的朋友。
  • 异秦吴:秦国与吴国,指地理上相隔甚远。
  • 杖藜:用藜草做的杖,表示简朴的生活。
  • 穷通:境遇的好坏。
  • :愉快,乐意。
  • 浩荡:广阔的气象,指日月的壮阔。
  • 无根株:比喻事物短暂,缺乏根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变法”著称,提倡改革,推动社会进步。他的诗歌作品多描写政治、社会现象,情感深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王安石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表现出对古人风范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客至当饮酒二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谊的渴望。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过去友谊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开头两句“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读书环境,显示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脱。接下来的“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则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彼此的心灵依然相通。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诗人用杖藜代替马车,象征着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度。他虽然没有华丽的交通工具,但内心的充实与安宁使他不觉得孤寂。接下来的“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因境遇不同而产生的隔阂,尽管有谈笑,心灵的愉悦却难以实现。

最后两句“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在对古人追求的叹息中,诗人选择与朋友共饮,以酒解忧。日月无根,人生短暂,唯有此刻与友共饮,才是人生的真实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结屋在墙阴: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环境,墙阴下的屋子给人宁静的感觉。
  2. 闭门读诗书:强调了诗人专注于读书,宁静而又专注的生活状态。
  3. 怀我平生友:表达对一生朋友的思念,情感真挚。
  4. 山水异秦吴:强调地理距离的遥远,寓意情感的维系不受地理限制。
  5. 杖藜出柴荆:用杖藜代替马车,隐喻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
  6. 岂无马与车:表明虽然没有马车,但内心并不觉得缺失。
  7. 穷通适异趣:指不同的人生境遇和趣味,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8. 谈笑不相愉:即使谈笑,心情却未必愉快,表明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9. 岂复求古人:不再追求古人的风范,表现出对现实的认知。
  10. 浩荡与之俱:与浩荡的日月同在,表达一种对宇宙的感慨与孤独感。
  11. 客至当饮酒:当客人来时,应该饮酒,体现了对生活的态度。
  12. 日月无根株:比喻人生短暂,缺乏根基,强调当下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日月比作人生,强调时间的流逝。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形成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王安石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强调了当下的珍贵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墙阴:象征宁静、隐居。
  • 诗书:象征知识和内心的追求。
  • 马与车:象征物质生活的富裕。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平生友”是指什么?
    A. 一生的朋友
    B. 古代诗人
    C. 书籍

  2. 填空题:诗中“日月无根株”表达了对____的感慨。

  3. 判断题:诗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谈笑能够完全愉快。 (对/错)

答案

  1. A
  2. 人生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 《赠汪伦》 李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对比

  • 王安石 vs. 李白:王安石的诗多描写内心世界和人生哲思,而李白则常常表现豪放和对自由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都表达了对友谊的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