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七夕用漱玉韵》
时间: 2025-01-27 03:1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七夕用漱玉韵
作者: 梁启勋 〔清代〕
一水盈盈,双星隐隐,沉沉谯鼓城头。
有素秋千顷,斜月如钩。拚取金樽醉倒,凭起舞莫便归休。
芳时节,新菱正上,未老清秋。
难休别肠撩乱,红蜡袅炉烟,帘幕香留。
念穿针情味,人在高楼。
萤火低檐还起,良夜永炯炯双眸。
何时见,银河乍浅,不识离愁。
白话文翻译
在这水波荡漾的夜晚,双星隐约可见,沉沉的鼓声在城头回荡。
秋千轻轻摇曳,斜月如钩。拼命举起金杯尽情醉酒,舞动身姿不愿归去。
正值芳香的时节,新菱正盛,清秋尚未老去。
难以抑制的离愁,红蜡烛的烟雾袅袅而起,帘幕上留有香气。
心中念念不忘的情感,正如高楼上的人。
萤火虫在低檐下飞舞,良夜里眼睛闪烁着光芒。
何时才能见到,银河渐浅,不再识得离愁的滋味。
注释
- 盈盈:形容水波荡漾,柔和而美丽。
- 双星隐隐:指天上的星星,朦胧可见,增加了夜晚的幽静氛围。
- 谯鼓:古代乐器,常用于迎接或庆祝。
- 素秋千:白色的秋千,象征纯洁和宁静。
- 金樽:金色的酒杯,代表珍贵的美酒,象征欢庆。
- 芳时节:芳香的季节,指花香四溢的时节。
- 红蜡:红色蜡烛,象征温暖和浪漫。
- 银河:指天上的星河,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银河”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离愁,尤其是在七夕这个节日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与银河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勋,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美的热爱。
创作背景
《凤凰台上忆吹箫》创作于七夕节,正值牛郎织女相会之时,诗人借此表达对爱与离愁的感慨,展现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离愁的深刻思考。开篇的“一水盈盈,双星隐隐”描绘了宁静的夜晚,水面与星空相映成趣,烘托出一种浪漫而又略显忧伤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金樽醉倒,凭起舞莫便归休”的描写,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欢聚时刻的渴望。然而,随着“难休别肠撩乱”一语的出现,离愁的情绪悄然袭来,打破了欢快的氛围,诗人通过红蜡袅烟、帘幕香留等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一情感的表达。最后,诗人在“良夜永炯炯双眸”中,流露出对未来重逢的渴望与期待。整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既有欢愉的时刻,又有对离别的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细腻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水盈盈,双星隐隐:描绘了夜晚水面的宁静与星空的朦胧,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 沉沉谯鼓城头:通过鼓声的沉重感,增加了夜晚的庄重与神秘。
- 有素秋千顷,斜月如钩:通过秋千和月亮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意境。
- 拚取金樽醉倒:表达对欢聚时光的珍惜,愿意沉醉其中。
- 凭起舞莫便归休:强调舞动的快乐与不舍。
- 芳时节,新菱正上,未老清秋:描绘了正值美好时节的情景,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珍惜。
- 难休别肠撩乱:表现出内心的离愁与纠结。
- 红蜡袅炉烟:通过烛烟的意象,增添了温暖与情感的深度。
- 念穿针情味,人在高楼:表现出思念之情,距离感增强。
- 萤火低檐还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增强了情感的渲染力。
- 良夜永炯炯双眸:强调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渴望。
- 何时见,银河乍浅,不识离愁:表现出对重逢的期待与对离愁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斜月如钩”,形象生动。
- 对仗:如“芳时节,新菱正上”,工整对称。
- 拟人:如“萤火低檐还起”,赋予萤火虫以动作。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七夕夜的美好与离愁,表达了对爱情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柔情与流动的时间。
- 星:代表希望与美好。
- 秋千:象征童年与纯真。
- 酒:象征欢聚与享乐。
- 红蜡:象征温暖的情感。
- 银河:象征爱情与离愁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水盈盈”中“盈盈”指的是什么? A. 宽广
B. 轻盈
C. 盈满 -
诗中提到的“红蜡”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愁
C. 温暖 -
诗中“银河”象征了什么? A. 友情
B. 爱情与离愁
C. 生命
答案: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离骚》 - 屈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梁启勋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都表达了对月夜的描绘与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和酒醉,而梁启勋则通过七夕的意境,体现了爱情的美好与离愁的复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