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和欧阳彦珍催桂》
时间: 2025-01-27 04:06: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和欧阳彦珍催桂
作者:张雨
桂影团团,小山丛底,今年特地收香。
早阵风阵雨,频掩西窗。
一剪辟寒金碎,甚教人长想容光。
凄凉夜,香篝撤去,孤负华堂。
金菊芙蓉,尽未怕换叶移根,多少思量。
纵素娥老去,肯便相忘。
怪得探芳秋蝶,向翠阴深处回翔。
非迟暮,一枝折得,留待仙郎。
白话文翻译
桂树的影子在小山下重重叠叠,今年特别地收获了香气。
阵阵风雨不断,频频掩闭着西窗。
一剪寒金的碎片,却让人长久地想念她的容颜。
凄凉的夜晚,香篝已撤去,虚负了华丽的堂前。
金色的菊花和芙蓉花,虽说都不怕换叶移根,却仍让人思虑重重。
即使素娥(嫦娥)已老去,难道就肯轻易相忘?
难怪探芳的秋蝶,会在翠绿的阴影深处回旋。
已非迟暮,一枝折下,留给仙郎(心上人)。
注释
桂影:指桂树的影子,象征着高雅和清香。
辟寒:指挡寒,阳光照射下的金色光辉。
华堂:华丽的大厅,象征繁华与美好。
素娥:指月宫中的嫦娥,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探芳:指寻找花香,寓意对美好的追寻。
典故解析
“素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嫦娥,她因盗吃仙药而飞往月宫,象征着孤独与失落。诗中提到她的老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雨,元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见称,作品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那个时代政治动荡,诗人常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忧郁与思念,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张雨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以桂花的盛香为引子,展开了一幅清丽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画面。开篇的“桂影团团”便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仿佛让人身临其境。第二句中的“风阵雨阵”,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同时暗示着人生的无常。诗人在此刻更是通过“辟寒金碎”来抒发对美好容颜的怀念,这一细腻的描写使得情感愈加深厚。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香篝撤去,孤负华堂”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孤寂的无奈。金菊与芙蓉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即使在环境的变化中,仍能展现出独特的美丽。
最后,诗人以“秋蝶”的意象,寄托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眷恋。整首诗情感细腻、层次分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探讨了人对美好记忆的执着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影团团:桂树的影子重重叠叠,营造出一种静谧的环境。
- 小山丛底:描述桂树生长的地点,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 今年特地收香:表达对今年桂花香气的特别珍惜。
- 早阵风阵雨:天气的变化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人生的多变。
- 频掩西窗:频繁地关上窗户,表现出内心的忧郁。
- 一剪辟寒金碎:比喻美丽的容颜,令人难以忘怀。
- 凄凉夜,香篝撤去:夜晚的孤独与香气的消散,暗示着失落。
- 金菊芙蓉:象征坚韧与美丽,尽管环境变迁,却依然存在。
- 纵素娥老去:即使嫦娥老去,仍不愿意相忘,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执念。
- 怪得探芳秋蝶:秋蝶回旋于翠阴,象征对美好回忆的追寻。
- 非迟暮,一枝折得:即使在生命的秋天,仍希望留住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桂影与秋蝶的描绘,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拟人: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失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影:象征高洁与孤独。
- 金菊: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 秋蝶:象征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与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素娥”指的是哪个人物?
- A. 西游记中的唐僧
- B. 月宫中的嫦娥
- C. 汉朝的王嫱
-
“香篝撤去,孤负华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与孤独
- C. 兴奋
-
“探芳秋蝶”中的“秋蝶”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生命的脆弱
- C. 春天的希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欧阳修《蝶恋花》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细腻的描写与情感表达为主,展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