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刘凝远丈病已欣然成诗并怀伯瑞仲文叔骥二》

时间: 2025-02-04 15:30:40

我行过苕水,公疾卧漳滨。

底处书传雁,如闻药有神。

作诗应更老,比旧想增贫。

坐与江山隔,何缘杖履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行过苕水,公疾卧漳滨。底处书传雁,如闻药有神。作诗应更老,比旧想增贫。坐与江山隔,何缘杖履频。

白话文翻译:

我走过苕水,您却因病卧床在漳滨。不知何处传来书信,仿佛听说您的药物疗效神奇。写诗应当更显老态,相比过去,心中更添贫困之感。我坐在这里与江山隔绝,无缘频繁地拄杖行走。

注释:

  • 苕水:古代河流名,位于今浙江省。
  • 漳滨:漳水之滨,指漳河流域,位于今河北省。
  • 底处:何处。
  • 书传雁:指书信传递,古代有“雁足传书”的说法。
  • 药有神:形容药物疗效神奇。
  • 作诗应更老:指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的诗风可能更显老成。
  • 比旧想增贫:相比过去,心中更添贫困之感。
  • 坐与江山隔:指自己因某种原因无法外出,与外界隔绝。
  • 杖履频:指频繁地拄杖行走,这里指与外界的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得知好友刘凝远病愈后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得知好友刘凝远病愈后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朋友的境遇,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思念。诗中“我行过苕水,公疾卧漳滨”一句,通过对比自己和朋友的境遇,突出了友情的珍贵。“底处书传雁,如闻药有神”则通过书信传递的意象,表达了对朋友病情的关切和对其康复的喜悦。“作诗应更老,比旧想增贫”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行过苕水:诗人自己在外行走,经过苕水。
  2. 公疾卧漳滨:朋友刘凝远因病卧床在漳滨。
  3. 底处书传雁:不知何处传来书信,通过雁足传书的意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
  4. 如闻药有神:仿佛听说朋友的药物疗效神奇,表达了对朋友病情好转的喜悦。
  5. 作诗应更老: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的诗风可能更显老成。
  6. 比旧想增贫:相比过去,心中更添贫困之感,抒发了对生活变迁的感慨。
  7. 坐与江山隔:自己因某种原因无法外出,与外界隔绝。
  8. 何缘杖履频:无缘频繁地拄杖行走,表达了对与朋友相聚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自己和朋友的境遇,突出了友情的珍贵。
  • 拟人:“书传雁”将书信传递拟人化,增加了诗意。
  • 比喻:“如闻药有神”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朋友病情好转的喜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思念。通过对比自己和朋友的境遇,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苕水:古代河流名,象征着诗人的行走和漂泊。
  • 漳滨:漳水之滨,象征着朋友的病榻和困境。
  • 书传雁:书信传递的意象,象征着对朋友的思念和关怀。
  • 药有神:药物疗效神奇的意象,象征着对朋友病情好转的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行过苕水”中的“苕水”位于哪个省? A. 浙江省 B. 河北省 C. 江苏省 D. 山东省

  2. 诗中“公疾卧漳滨”中的“漳滨”位于哪个省? A. 浙江省 B. 河北省 C. 江苏省 D. 山东省

  3. 诗中“底处书传雁”中的“书传雁”象征着什么? A. 书信传递 B. 雁群飞行 C. 药物疗效 D. 山水风景

  4. 诗中“如闻药有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朋友的思念 B. 对朋友的关切 C. 对朋友的喜悦 D. 对朋友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3. A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切。
  • 王维《送别》:表达了对朋友的离别之情和不舍。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赵蕃《闻刘凝远丈病已欣然成诗并怀伯瑞仲文叔骥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关切,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而赵蕃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朋友的关怀和喜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文学的整体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