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岁寒无力,新晴雨未消。
江声连去雁,灯影见来潮。
野阔乡心远,风高客梦遥。
梅边有新意,明日是春朝。
白话文翻译:
在晚年的岁月里,寒意渐渐无力侵袭,刚放晴的天空中,雨水仍未完全消散。江边的水声与飞去的大雁交织在一起,灯下的影子透出潮水即将来临的讯息。广阔的野外使得乡愁更加遥远,呼啸的高风使得身在异乡的梦境也变得遥不可及。梅花旁边似乎蕴含着新的生机,明天就是春天的早晨。
注释:
- 晚岁: 指年纪已大,晚年的时光。
- 寒无力: 寒冷的天气逐渐减弱,感受不到寒意。
- 新晴: 刚刚放晴的天空。
- 江声: 河流的声音。
- 连去雁: 一群雁飞去,声音与江水相连。
- 灯影: 灯光下的影子。
- 乡心远: 对故乡的思念愈发遥远。
- 风高: 风很大。
- 梅边: 梅花旁边。
- 新意: 新的气象或生机。
- 春朝: 春天的早晨。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梅”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坚韧和希望,尤其在冬去春来之际,梅花的绽放常被视为春天的前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关其作品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其诗歌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立春前夕,正值寒冬即将过去,春天的气息渐显,诗人借此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惆怅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新城呈王明父明日立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晚岁寒无力”以一种温和的口吻描绘了晚年的无奈,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对生命的感悟。接着“新晴雨未消”则在气候转变中隐含着希望,显示出春天即将来临的美好期待。
在描绘江边的场景时,诗人通过“江声连去雁”将自然与生灵的动态结合,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而“灯影见来潮”则在视觉的对比中引发读者的思考,仿佛暗示着潮水的涨落与人生的起伏。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旅途的孤寂,“野阔乡心远”与“风高客梦遥”将这种心情更加放大,令人感受到一种疏离感与深邃的孤独。
最后两句“梅边有新意,明日是春朝”则是整首诗的转折,梅花的生机象征着新的开始,春天的到来让人重燃希望。诗人在此刻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岁寒无力: 描写晚年时节的寒冷逐渐减弱,体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新晴雨未消: 描绘天气由阴转晴,雨水尚未完全消散,寓意着一种过渡状态。
- 江声连去雁: 江水的声音和飞去的大雁交织,体现出自然的和谐。
- 灯影见来潮: 灯下的影子映射出潮水的来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野阔乡心远: 描述辽阔的野外使得故乡的思念愈发深远。
- 风高客梦遥: 强烈的风让身在异乡的梦境变得遥不可及。
- 梅边有新意: 梅花旁的生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传递出希望。
- 明日是春朝: 明天将迎来春天,暗示着新的开始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 “梅边有新意”中梅花代表春天的生机。
- 对仗: “江声连去雁,灯影见来潮”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寒无力”将寒冷赋予人性,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现出一种希望与坚韧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 代表着冬天的残酷和生命的无力感。
- 梅: 象征着新的生机与希望。
- 江水: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 灯影: 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黎廷瑞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梅边”象征着什么? A. 寒冷
B. 希望
C. 乡愁
D. 孤独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青春的怀念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体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梅花》 by 王安石: 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坚韧与希望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春望》 by 杜甫: 也是描绘春天的到来,但侧重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 《终南望余雪》 by 祖咏: 对冬雪景象的描写,展现出不同季节的自然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常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