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舒城下》

时间: 2025-02-04 16:15:03

卸帆淮南岸,城楼欲鼓天。

远山云似雪,近水屋如船。

树意红未了,波光绿可怜。

乾坤无限事,一笑白鸥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泊舒城下
作者: 黎廷瑞 〔宋代〕
卸帆淮南岸,城楼欲鼓天。
远山云似雪,近水屋如船。
树意红未了,波光绿可怜。
乾坤无限事,一笑白鸥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淮南的岸边卸下帆船,城楼似乎在向天空鼓起。远处的山峦,云彩宛如白雪,近处的水面,房屋像是一只只小船。树木的红叶尚未完全凋零,波光粼粼的水面显得格外可怜。天地间的事物无穷无尽,面对一只白鸥,我不禁轻笑。

注释

字词注释:

  • 卸帆:指的是将船帆放下,表示停靠。
  • 城楼:指城墙上的楼阁,通常用于防御和瞭望。
  • 欲鼓天:形容城楼高耸,似乎要戳向天空。
  • 树意红未了:树木的红叶还没有完全凋谢。
  • 波光绿可怜:水面波光粼粼,展现出一种可怜的美感。
  • 乾坤:指天地,宇宙。
  • 白鸥:指一种白色的海鸥,象征自由和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其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符合宋代文人的思想特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廷瑞,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诗意。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晚泊于舒城时,感受到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悟相结合,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和谐共处的向往。

诗歌鉴赏

《晚泊舒城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晚景图。诗中“卸帆淮南岸,城楼欲鼓天”,展现了船只停靠后的宁静与城楼的高耸,带给读者一种开阔的视野与深邃的思考。接下来的“远山云似雪,近水屋如船”,通过对比远近景物,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仿佛将人置于一个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环境中。

“树意红未了,波光绿可怜”,这两句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红色的树叶与绿波的水面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最后一句“乾坤无限事,一笑白鸥前”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面对无尽的世事,能够轻松一笑,显得格外自如与豁达。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超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卸帆淮南岸:描绘了停船后的宁静场景。
  2. 城楼欲鼓天:表现城楼的高耸,营造出一种雄伟感。
  3. 远山云似雪:远处的云彩如同白雪,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4. 近水屋如船:水面上的房屋像小船,形成一种生动的画面。
  5. 树意红未了:树木的红叶尚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6. 波光绿可怜:水面波光闪烁,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7. 乾坤无限事:天地间的事物无尽无休。
  8. 一笑白鸥前:面对自然的宁静,诗人内心的淡然与从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远山云似雪”,将云比作雪,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如“树意红未了”,赋予树木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有助于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帆船:象征自由与探索,代表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 城楼:象征着固守与防御,反映了人对外界的警惕。
  • 云与雪:象征纯洁与美好,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红树与绿水: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卸帆”指的是什么?

    • A. 张开帆
    • B. 放下帆
    • C. 划船
    • D. 修理船
    • 答案:B
  2. “远山云似雪”中的“云”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雪
    • B. 风
    • C. 水
    • D. 云
    •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哀伤
    • B. 愉悦
    • C. 迷茫
    • D. 愤怒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现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经典,展现了宁静的夜晚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黎廷瑞的《晚泊舒城下》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强调山水的空灵与孤独,而黎廷瑞则是对生活的淡然与从容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