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无题》

时间: 2025-01-25 18:21:29

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

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

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无题
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
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
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中表亲之间的情感,十年来相互扶持和照顾。
不必依赖燕子来引导人们走进这画堂,
因为这里有层层的门扉。
心中思绪颠倒,命运朦胧,
就像藕丝般不断牵挂着莲心的苦楚。
明明一见就让人心神恍惚,却又忧愁到无法销魂的境地。


注释:

  • 中表姻亲:指的是家族中的亲戚关系,通常是表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属关系。
  • 娇相护:形容彼此之间的温柔呵护。
  • 燕子引人行:燕子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春天和亲密关系,这里指不需要外物的引导。
  • 画堂:指精美的房屋或厅堂。
  • 颠倒思量:指思想感情混乱而无法理清。
  • 藕丝:形容人们之间的牵挂和依恋,莲心苦则指深深的思念之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因其在书法、绘画上的成就被称为“板桥”,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郑燮的晚年,正值他人生经历丰富,情感日渐深厚之时。诗中表现了对亲情和爱情的细腻感受,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无题》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展现了郑燮细腻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词中描绘的情景如画,充满了温情与惆怅。通过“中表姻亲”的切入,诗人展现了亲情的深厚和细腻的情感,在十年的相伴中培养出的情愫,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陪伴感。

“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这句中,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爱情的引导,然而诗人却表明不需要外物的引领,强调了内心情感的自主与自足,展现了一种成熟的爱情观。

接下来的“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则描绘了思绪的复杂与难以言表的痛苦。藕丝与莲心的比喻,生动地传达了深厚情感的牵绊与无奈。

最后一句“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则是情感的高潮,既有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又有因无法相见而生的忧愁,体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展现了郑燮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现了亲情的紧密与温暖。
    • 第二联:强调内心情感的独立性。
    • 第三联:描绘复杂的思绪与情感的纠缠。
    • 第四联:表达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藕丝与莲心的比喻,传达出情感的牵绊。
    • 拟人:通过情感的描述,使情感具有人性,增强共鸣。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在于对亲情与爱情的深刻描绘,表达出情感之间的纠结与无奈,并通过优美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爱情和春天,传达亲密感。
    • 画堂:代表温馨的环境与美好的情感。
    • 藕丝、莲心:象征深厚的情感与内心的苦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中表姻亲”主要指什么? A. 兄弟姐妹
    B. 表兄弟姐妹
    C. 朋友
    D. 隔壁邻居

  2.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亲密关系与爱情
    C. 旅途的引导
    D. 远方的思念

  3. “藕丝不断莲心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心
    B. 快乐
    C. 思念与牵挂
    D.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与情感的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探讨人生与情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郑燮与李清照的作品都展现了对情感的深刻体悟。李清照的词更显女性柔情,而郑燮则通过亲情与爱情的结合,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纠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汇集了清代著名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解析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