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1-27 03:29:35

儿时喜,长夏树蝉嘶。

槐荫摊书完课早,荷庭听笛纳凉迟。

炎暑不曾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作者: 夏孙桐 〔清代〕

儿时喜,长夏树蝉嘶。
槐荫摊书完课早,
荷庭听笛纳凉迟。
炎暑不曾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儿时的快乐情景:在漫长的夏季,树上的蝉鸣声此起彼伏。坐在槐树荫下,读完书后,总是早早结束课程;在荷花环绕的庭院中,悠然听着笛声,享受着凉爽的时光。炎热的夏季似乎从未在心中留下印记。

注释

  • 儿时喜:童年时的快乐。
  • 长夏:漫长的夏季。
  • 树蝉嘶:树上的蝉鸣声。
  • 槐荫:槐树的阴凉处。
  • 摊书:摊开书本,阅读。
  • 完课早:课程结束得早。
  • 荷庭:荷花盛开的庭院。
  • 听笛:听音乐(笛声)。
  • 纳凉:享受凉爽。
  • 炎暑:炎热的夏季。
  • 不曾知:没有感受到。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树蝉嘶”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蝉鸣意象,象征夏天的生机和青春的活力。槐树和荷花在古诗词中也常用来营造夏日的清幽和闲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孙桐,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荟萃的时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的童年时期,体现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与怀念。诗中的场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和欢乐的夏天,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

诗歌鉴赏

《望江南》是一首充满童趣和夏日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快乐的夏日场景。开篇“儿时喜”即点明了诗歌的主旨,传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向往。接下来,诗人通过“长夏树蝉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夏季氛围,蝉鸣声响起,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热情。

“槐荫摊书完课早”,诗人在槐树下的读书场景,不仅仅是对学习的描绘,更是对那种悠闲时光的追忆。这里的“完课早”暗示了童年时光的无拘无束,和学习带来的快乐。接着“荷庭听笛纳凉迟”,诗人描绘了在荷花盛开的庭院中,悠闲地听着笛声,享受着夏日的凉爽,进一步渲染了夏天的宁静和闲适。

最后一句“炎暑不曾知”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强调了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仿佛在说:在那样的时光中,炎热的夏天并没有给人带来困扰,反而是快乐的象征。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儿时喜:直接引入童年的快乐,设定了诗的基调。
  2. 长夏树蝉嘶:描绘了夏天的热闹景象,蝉声代表了夏季的生命力。
  3. 槐荫摊书完课早:在槐树阴凉处读书,突出轻松的学习生活。
  4. 荷庭听笛纳凉迟:在荷花庭院中听笛,展现宁静的消暑场景。
  5. 炎暑不曾知:总结诗意,表达对童年快乐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炎热的夏天与快乐的童年对比,突出无忧无虑的心境。
  • 拟人:蝉鸣被描绘得生动,仿佛在诉说夏日的故事。
  • 对仗:如“槐荫摊书”和“荷庭听笛”,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童年夏日的快乐展开,表达了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夏季的生机与活力。
  • 槐荫:象征宁静与学习的环境。
  • 荷庭:象征自然的清幽与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夏树蝉嘶”描绘了什么景象?

    • A. 秋天的萧瑟
    • B. 夏天的热闹
    • C. 冬天的寒冷
  2. “炎暑不曾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炎热的厌烦
    • B. 对童年快乐的怀念
    • C. 对学习的赞美
  3. 诗中提到的“槐荫”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学习的环境
    • B. 生命的活力
    • C. 友谊的象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 - 李清照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夏日绝句》与《望江南》均描绘了夏天的场景,但《夏日绝句》更偏向于抒发个人的情感,而《望江南》则更注重对童年乐趣的怀念。
  • 《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对远方的思念,与《望江南》的怀旧情感形成对比,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