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好,画舫听吴歌。
万树垂杨青似黛,一湾春水碧于罗。
懊恼是横波。
白话文翻译:
江南真美,画舫上听着吴地的歌声。
万树垂杨,青色如黛,一湾春水,比罗绸还要碧绿。
让我懊恼的,是那荡漾的波纹。
注释: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以山水秀丽著称。
-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只,常用于游览。
- 吴歌:指江南地区的民歌。
- 万树垂杨:形容杨柳成行,柳枝下垂。
- 青似黛:形容颜色深邃,青色如同黛色。
- 春水:春季的河水,清澈而富有生机。
- 碧于罗:比罗绸还要碧绿,罗指的是一种轻薄的织物。
- 懊恼:感到烦恼或不快。
- 横波:指水面的波纹。
典故解析:
“吴歌”是指江南地区的民间歌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江南自古以来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著称,许多文人都曾以此为题材创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禛(1660年-1730年),字季海,号楚峯,清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流畅,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望江南 其四 秦邮有赠》作于清代,正值江南水乡风景如画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的自然美。首句“江南好,画舫听吴歌”直接引出江南的美好,画舫的存在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感,还让人感受到悠闲的生活情境。紧接着诗人用“万树垂杨青似黛”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春天的杨柳绿得如同黛色,富有生命力。接下来的“一湾春水碧于罗”则将水的清澈与春的生机结合,传达出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最后一句“懊恼是横波”则转折,似乎在表达一种内心的烦恼,可能是对美景的留恋或对逝去时光的感叹。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首诗在美的描绘中又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南好:开篇直接表明江南的美丽,引发读者兴趣。
- 画舫听吴歌:描绘出画舫游览时的悠闲情景,增添了生活气息。
- 万树垂杨青似黛:生动的自然描写,表现春天的生命力。
- 一湾春水碧于罗:水的清澈和色彩的鲜明,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
- 懊恼是横波:情感的波动,展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柳比作黛色,形象生动。
- 对仗:如“万树垂杨”与“一湾春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江南:象征着美好、宁静的生活环境。
- 画舫:代表着悠闲和诗意的生活方式。
- 垂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春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江南好”中“好”字的意思是: A. 优秀
B. 美丽
C. 喜欢
答案: B -
“万树垂杨青似黛”中的“黛”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颜色
C. 一种食物
答案: B -
诗人表达的内心情感是: A. 快乐
B. 懊恼
C. 忧伤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士禛的《望江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士禛更侧重于描绘江南的秀丽景色,而李白则通过月下的孤独饮酒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王士禛传记及诗歌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