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怀颍川刘公㦷,记与茂之、公㦷小饮红桥,几一年矣,故有此作》

时间: 2025-04-28 15:28:53

昨岁行歌古竹西。

广陵三月柳绵飞。

谁更扶筇郊外走。

林叟。

开元遗事说依稀。

时序飙流惊又换。

春半。

风光虽似旧游非。

绿到江南清颍尾。

春水。

潺湲好为寄相思。

意思解释

定风波 怀颍川刘公㦷,记与茂之、公㦷小饮红桥,几一年矣,故有此作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原文展示:

昨岁行歌古竹西。
广陵三月柳绵飞。
谁更扶筇郊外走。
林叟。开元遗事说依稀。
时序飙流惊又换。
春半。风光虽似旧游非。
绿到江南清颍尾。
春水。潺湲好为寄相思。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在古竹西边唱歌。
广陵三月,柳絮纷飞。
谁又能扶着竹杖在郊外漫步呢?
林中的老人,开元时期的往事依稀可见。
时间飞逝,春天又换了季节。
虽然春光依旧如旧游般美好,但已不是从前的景象。
绿意已经蔓延到江南的清水尾。
春水潺潺,恰好寄托我对你的思念。


注释:

  • 行歌:唱歌、吟唱。
  • 古竹:指古老的竹子,象征着岁月的沉淀。
  • 广陵:即今江苏扬州,春天柳絮飞扬的地方。
  • 扶筇:指扶着竹杖,象征游玩的闲适。
  • 林叟:指林中的老人,暗指有智慧的人。
  • 开元:唐朝的一个年号,象征历史的久远。
  • 潺湲:水流的声音,形容水流缓慢而悦耳。

典故解析:

  • 开元遗事:指唐代的故事或历史,可能与诗人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比有关。
  • 春水: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生机、思念的情感,寓意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以其词风清丽、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与友人小饮时,回忆往昔时光,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青春岁月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昨岁行歌古竹西”开篇,直接引入诗人的回忆,唤起读者对过去的共鸣。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感伤。随着春水的流淌,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诗人在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春水潺湲好为寄相思”的结尾,情感达到高潮,展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的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昨岁行歌古竹西:回忆过去的快乐时光,地点的选择引起了对历史的思考。
    2. 广陵三月柳绵飞:描绘春天的美景,柳絮飞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3. 谁更扶筇郊外走:引出对友人的思考,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4. 林叟。开元遗事说依稀:通过历史的回忆,增加了诗的厚重感。
    5. 时序飙流惊又换:时间的流逝令人震惊,体现出时间的无情。
    6. 春半。风光虽似旧游非:虽然春光依旧,但往昔的情景却再也无法重现。
    7. 绿到江南清颍尾:描绘江南的秀美景色,增加了地域的色彩。
    8. 春水。潺湲好为寄相思:水流潺潺,象征着思念,感情真挚而细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水比作思念的载体,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通过“潺湲”表现春水的灵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过去友谊的怀念、对春天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珍惜。


意象分析:

  • 古竹:象征着历史和岁月的积淀。
  • 柳绵: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竹杖:暗示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春水:象征着情感的流淌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哪里?
    A. 广州
    B. 广陵
    C. 上海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A. 古竹
    B. 春水
    C. 柳绵

  3. “时序飙流惊又换”中的“飙流”指的是什么?
    A. 风
    B. 水
    C. 时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的感慨,但更趋向于豪放与奔放。
  • 杜甫《春望》:则侧重于对春天的沉思与对国事的忧虑,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