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层公回闽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5:53:11

众鸟归飞暮,羊城孤客愁。

一身萍底影,双眼水中鸥。

长夜空思月,无家始识秋。

羡君轻去住,何计觅同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众鸟归飞暮,羊城孤客愁。
一身萍底影,双眼水中鸥。
长夜空思月,无家始识秋。
羡君轻去住,何计觅同舟。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成群的鸟儿归巢,我在羊城这个孤独的地方感到愁苦。
我身影飘荡在水面,像是水中的鸥鸟。
漫漫长夜,我空自思念明月,直到此刻才明白什么是孤独的秋天。
我羡慕你轻松离去的生活,自己却无从寻找同舟共济的知音。

注释:

  • 众鸟归飞暮:傍晚时分,成群的鸟归巢,象征归属感。
  • 羊城:广州的别称,诗人身处异乡,感到孤独。
  • 萍底影:形容漂泊不定,像浮萍一样无根。
  • 双眼水中鸥:表现孤独与无奈,似乎只能目送他人。
  • 长夜空思月:漫长的夜晚,思念明月,暗示孤独与思念。
  • 无家始识秋:没有家时才真正体会到秋天的寂寞。
  • 羡君轻去住:羡慕他人能轻松离去,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何计觅同舟:无奈之情,无法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廷和(约1670-1735),字寿卿,号天池,福建人。清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诗人身处异乡,因友人离去而生愁绪,表现了对归属感和人际关系的深切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与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对个体孤独感的普遍认同。

诗歌鉴赏:

《送层公回闽 其二》是一首充满诗人内心孤独和对友情珍惜的作品。诗人在晚上看到鸟群归巢,心中自然生出羁旅的愁苦。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单与归属感的缺失。诗中“萍底影”与“水中鸥”的意象,深刻地体现了诗人的漂泊与无依无靠,身影如同浮萍,无根无据,难以安定。

而“长夜空思月”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夜晚的漫长使得思绪变得更加沉重,明月的象征在这里不仅仅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更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深深的孤独。最后两句“羡君轻去住,何计觅同舟”,诗人对友人的羡慕中透出一丝无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显示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困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传达了孤独、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是对人生无常和友谊珍贵的真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众鸟归飞暮:描绘黄昏时分鸟儿归巢,象征归属与温暖的家庭。
  2. 羊城孤客愁:诗人在广州感到孤独,愁苦的情绪浮现。
  3. 一身萍底影:以浮萍比喻自己漂泊的状态,暗示无根无依。
  4. 双眼水中鸥:眼前的景象让诗人感到无奈,似乎只能看着他人。
  5. 长夜空思月:漫漫长夜,思念的情绪让人更加孤独。
  6. 无家始识秋:感受到秋天的寂寞,只有在无家的情况下才能体会。
  7. 羡君轻去住:羡慕朋友能轻松离去,暗示自己难以做到。
  8. 何计觅同舟:无奈中感叹,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萍底影”,形象地描绘出漂泊无依的状态。
  • 拟人:夜晚的思念被赋予了情感,使人感受到深切的孤独。
  • 对仗:如“长夜空思月,无家始识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透过孤独的情感反映了人对归属与温暖的渴望,展现了在异乡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归属与温暖,体现对家的渴望。
  2. 水中鸥:象征孤独与漂泊,反映出诗人的无奈。
  3. 明月:象征思念与美好,代表着对过往的怀念。
  4. :象征孤寂和时间的流逝,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羊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广州
    • C. 上海
    • D. 杭州
  2. 诗人羡慕的是什么?

    • A. 自由
    • B. 财富
    • C. 友情
    • D. 轻松的生活
  3. 诗中代表孤独的意象是哪个?

    • A. 鸟
    • B. 月
    • C. 水中鸥
    • D. 羊

答案:

  1. B. 广州
  2. D. 轻松的生活
  3. C. 水中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伤,但陈廷和的作品更侧重于自我内心的孤独感,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廷和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