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22 23:0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作者: 柏杨 〔当代〕
午夜惊魂,推孤枕灯花百裂。多少恨,誓言蜜语,都成噎咽。枯臂沾遍点点泪,薄襟染满斑斑血。只是非恩怨霎时休,徒悲切。数往事,如烟灭。便归去,关山绝。算场场恶梦,何时能歇。此命频逢落井石,一身恰似离枝叶。这颗心到死也凄凉,千般劫。
白话文翻译:
在午夜惊恐中,孤独地推开枕头,灯下的花影像百般裂开。无数的仇恨,曾经的誓言与甜蜜的言语,如今都变成了哽咽的痛苦。干枯的手臂沾满了点滴的泪水,薄薄的衣襟上沾满了斑斑的血迹。只是恩怨纠葛在瞬间就停止了,徒然感到悲切。往事如烟,瞬间消散。便要归去,关山阻隔。算是每一场恶梦,何时才能停止。命运频频遭遇坠井之石,浑身恰如离枝的叶子。这颗心直到死去也依然凄凉,遭受着千般磨难。
注释:
字词注释:
- 午夜惊魂: 指在午夜时分感到恐惧或不安。
- 孤枕: 独自的枕头,象征着孤独。
- 灯花百裂: 灯光下花影的形象,暗示心情的裂变。
- 噎咽: 哽咽,形容悲伤到不能自已。
- 枯臂: 干瘪的手臂,用以形容疲惫和失落。
- 斑斑血: 衣襟上沾满了血迹,象征着痛苦与伤害。
- 恩怨: 指人际之间的恩情与仇恨。
典故解析: “落井石”比喻命运的无常和遭受的磨难,出自《庄子》中的寓言,意在表达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不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柏杨,生于1920年,是当代著名的作家与诗人,以其尖锐的社会批评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关注于历史、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创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于20世纪末,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纠葛之际,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一首充满情感张力的诗歌,通过对孤独与痛苦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无奈。诗的开头以“午夜惊魂”引入,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紧接着通过对“孤枕”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接下来的“多少恨,誓言蜜语,都成噎咽”,则将情感的复杂性和悲痛的深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与情感的流动,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记忆的苦涩,往事如烟,最终只能徒然感叹。诗中的“关山绝”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此命频逢落井石”则体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反思。
在修辞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拟人手法,将个人的情感升华为普遍的人生哲理,突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也引发读者对自身经历的思考,具有强烈的共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午夜惊魂: 夜深人静,心中不安。
- 推孤枕灯花百裂: 寂寞中推开枕头,灯光下的影子如同心情破碎。
- 多少恨,誓言蜜语,都成噎咽: 过去的承诺与仇恨化为心中的哽咽。
- 枯臂沾遍点点泪: 形象地表现出悲伤的状态。
- 薄襟染满斑斑血: 衣服上沾满了伤痛的印记,象征着内心的创伤。
- 只是非恩怨霎时休,徒悲切: 恩怨在瞬间消散,留下的只有悲伤。
- 数往事,如烟灭: 回忆如烟一般消逝。
- 便归去,关山绝: 想要归去却无路可走。
- 算场场恶梦,何时能歇: 每一场噩梦的折磨何时才能结束。
- 此命频逢落井石: 频繁遭遇不幸。
- 一身恰似离枝叶: 形容自己如同被风吹落的叶子,孤独无依。
- 这颗心到死也凄凉,千般劫: 这颗心在死亡时依旧感到凄凉,遭受无数磨难。
修辞手法:
- 比喻: “此命频逢落井石”比喻命运的无常。
- 拟人: “往事如烟”,赋予往事以生动的形象。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痛苦与孤独的深刻描绘,反映了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挣扎,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枕: 象征孤独和无助。
- 灯花: 代表内心的希望与幻灭。
- 泪水: 表示悲伤与痛苦。
- 血迹: 象征着伤痛与创伤。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相辉映,构成了悲伤的主旋律,反映了人对生活的苦涩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午夜惊魂”指的是什么情境?
- A. 安静的夜晚
- B. 恐惧的感觉
- C. 热闹的聚会
-
“这颗心到死也凄凉,千般劫”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和痛苦
- C. 宁静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眷恋。
- 李清照的《如梦令》:反映了对过往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柏杨的《满江红》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强调个人的孤独与痛苦,后者则侧重于豪情与乐观。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柏杨《诗词精选》
- 《中国现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