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时间: 2025-04-29 01:4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
赵我佩 〔清代〕
目断天涯去路幽。
芳草沙洲。
斜月蘋洲。
相思情比柳丝柔。
半锁春愁。
半锁离愁。
倒卷犀帘上玉钩。
闲倚楼头。
闷倚楼头。
片帆影里水悠悠。
朝盼归舟。
暮盼归舟。
白话文翻译:
远望天边,去路幽深。
芳草丛生的沙洲上,
斜挂的月光照耀着蘋洲。
我的相思之情比那柳丝更加柔软。
心中半锁着春天的愁苦,
半锁着离别的愁绪。
犀帘卷起,映衬着上面的玉钩。
我闲坐在楼头,
无聊地倚着楼头。
只见水面上,片帆的影子悠悠荡荡。
早晨盼望归来的船,
傍晚依然在等待归舟。
注释:
- 目断:视线断绝,形容遥远的地方。
- 芳草沙洲:指沙洲上长满芳草。
- 斜月:指月亮倾斜的姿态,象征傍晚或黎明。
- 蘋洲:水边的蘋草洲,常用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 柳丝:柳树的枝条,常用来比喻柔情。
- 犀帘:犀牛角制成的帘子,象征高雅和珍贵。
- 玉钩:形容优雅的装饰,象征美好事物。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柳丝”常常引申为相思之情,象征着柔情和思念。柳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表达对离别的惋惜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我佩,清代女诗人,生于江南,以才情出众著称。她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对离别和思念的感受。
诗歌鉴赏:
《一剪梅》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首句“目断天涯去路幽”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孤独的意境,远方的去路似乎无尽,隐喻着相思的无奈与漫长。接着,诗人通过“芳草沙洲”和“斜月蘋洲”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然而,在这美丽的外表下,却藏着“相思情比柳丝柔”的深情厚谊,柳丝的柔软与相思的纠结形成鲜明对比。
“半锁春愁,半锁离愁”则把思念与愁苦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离别的痛苦。诗中描绘的“倒卷犀帘上玉钩”,不仅是对空间的描绘,更是心境的映射。闲倚楼头的诗人,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归舟的期待,体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期待。最后两句“朝盼归舟,暮盼归舟”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反复的期待与无尽的等待,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目断天涯去路幽:目光所及,天边的路显得幽深而遥远。
- 芳草沙洲:沙洲上长满芳草,一派生机。
- 斜月蘋洲:斜月映照着蘋草洲,美景如画。
- 相思情比柳丝柔:相思之情比柔软的柳丝还要柔软。
- 半锁春愁:心中锁住了一半春天的愁苦。
- 半锁离愁:心中也锁住了一半离别的愁绪。
- 倒卷犀帘上玉钩:犀牛角的窗帘卷起,映衬着上面的玉钩。
- 闲倚楼头:闲闲地倚靠在楼头。
- 闷倚楼头:因思念而闷闷地倚靠在楼头。
- 片帆影里水悠悠:水面上,片帆的影子缓缓移动。
- 朝盼归舟:早晨期待归来的船。
- 暮盼归舟:傍晚依旧在期待归来的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相思之情比作柳丝,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
- 拟人:水面上的帆影被赋予生命,增加了诗的动感。
- 对仗:如“半锁春愁,半锁离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及内心情感,呈现出一种深沉而柔软的相思之情,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惆怅与对重聚的渴望,展现了清代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涯:象征遥远的思念与孤独。
- 芳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斜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夜晚。
- 柳丝:象征柔情与相思。
- 归舟:象征希望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达思念之情?
- A. 桃花
- B. 柳丝
- C. 松树
- D. 竹子
-
诗中提到的“半锁春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期待
- D. 平静
-
“朝盼归舟,暮盼归舟”体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满足
- B. 无奈
- C. 期待
- D. 绝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的柔情与思念,通过细腻的描绘引发情感共鸣。
- 《木兰花令》:同样探讨离别与思念,但风格更为豪放,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赵我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