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
时间: 2025-01-27 05:0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念奴娇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遥怜儿女,未解忆长安十年前月。
徙倚桂枝空延伫,无物同心堪结。
冷落江湖,萧条门巷,犹著西楼客。
恨无铁笛,一声吹裂山石。
休说起舞登楼,那人已先我,渡江横楫。
圆缺不销青冢恨,漠漠风沙如雪。
西母长生,素娥好在,何皓当时发。
山河如此,月中定是何物。
白话文翻译
遥远地怜惜那些儿女们,他们尚未懂得去怀念十年前的长安明月。我倚靠在桂树下,空自延伫,心中无物可结。江湖冷落,门巷萧条,西楼的客人仍在。恨不得有一支铁笛,吹响声声,裂山石为我所用。不要提起舞蹈和登楼,那人已先我一步,渡江而去。月亮的圆缺无法消弭我对青冢的恨,漫漫风沙如雪,飘散无踪。西母长生,素娥何在,谁能再见当时的白发。山河如此,月中定有我曾经的痕迹。
注释
- 遥怜:远远地怜惜。
- 儿女:指年轻人,未能体会到深情。
- 忆长安:怀念长安。
- 桂枝:桂树的枝条,象征思念和等待。
- 西楼客:指在西楼的游子。
- 铁笛:象征一种急切的表达情感的工具。
- 青冢:指青色的坟墓,含有怀念的情感。
- 西母长生:指西王母,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传世较少,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之时,表达了对长安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亲情的思念,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个人情感的重视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酹江月》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开篇“遥怜儿女,未解忆长安十年前月”,以“儿女”喻指年轻人,表现出对于年轻一代不懂得珍惜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诗人接着描绘了自己孤独地倚靠在桂树下,空自思念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失落与寂寞。
在“冷落江湖,萧条门巷”中,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描绘加重了孤独感,与对“西楼客”的思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深的惋惜与无奈。随后,诗人以“恨无铁笛,一声吹裂山石”表达了心中强烈的情感,渴望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忧伤。
整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结合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无限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失落。结尾部分的“山河如此,月中定是何物”,则引发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思,表现出一种无尽的惆怅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人开篇对年轻人的怜惜,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诗中的桂枝象征着思念,表现出孤独的等待。
- “冷落江湖”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寂寞环境。
- “恨无铁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渴望。
- 结尾部分引发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借代:用“儿女”代指年轻人。
- 对比:旧时繁华与现状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情感和自然景象结合,增强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展开,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怀旧。
- 桂枝:象征孤独与期盼。
- 江湖:象征生活的变迁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城市?
- A. 唐朝
- B. 宋朝
- C. 明朝
-
“恨无铁笛”中的“铁笛”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情感的表达
- C. 思念
-
诗中“西母长生”指的是谁?
- A. 西王母
- B. 观音
- C. 嫦娥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刘辰翁的《酹江月》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往昔的怀念,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兄弟情谊,而刘辰翁则更为细腻地描绘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