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 秋高风怒号》
时间: 2025-01-26 23:27: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高风怒号
万里秋风下,还惊扫地高。
不因茅屋怒,全向树梢号。
寥廓归云尽,荒寒晚吹豪。
黑摧淝水阵,白卷浙江涛。
过耳鸣鹘羽,连山掣戴鳌。
空林无落叶,拾得海凫毛。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高空,狂风怒号,
万里之遥的秋风吹来,扫动了大地。
这并不是因为茅屋的愤怒,而是对树梢的呼号。
空阔的天空中,归来的云彩已尽,
荒凉的寒风在傍晚时分猛烈吹拂。
黑色的风浪摧毁了淝水的阵线,
白色的浪花卷起了浙江的涛声。
耳边传来猎鹰的鸣叫,
连绵的山峦像是被大鳌所掣。
空荡的树林里没有落叶,
我捡到了一片海鸥的羽毛。
注释
- 怒号:形容狂风的怒吼声。
- 茅屋:指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 寥廓:形容空间宽广,空旷。
- 淝水:古地名,指淝河,著名的淝水之战发生于此。
- 海凫毛:海鸥的羽毛,用来象征海洋的气息。
典故解析
- 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战役胜负显著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在诗中提及,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悲壮。
- 戴鳌:可能指代古代神话中海中巨物,与自然力量的威猛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风格常带有豪放之气。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时节更迭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风的怒号与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力量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景》一诗以秋高风怒号为引子,展现了秋天的狂野与悲凉。首句便以“秋高风怒号”浓缩了秋天的气息,风的怒号象征着自然的狂热与力量。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万里秋风”和“扫地高”进一步强化了秋风的广袤无垠与清冷之感。诗人用“茅屋”和“树梢”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强大与人类生活的渺小,显示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写淝水与浙江的波涛,强调了大自然的威力和变幻无常。黑色与白色的对比,既描绘了景象的多样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的“空林无落叶,拾得海凫毛”则让人感到一丝孤独和思索,似乎在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感叹与对自然的深情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高风怒号:秋天的天气高远,风声如怒号,体现出秋天的凶猛。
- 万里秋风下,还惊扫地高:秋风吹遍万里,掀起了大地上的尘埃。
- 不因茅屋怒,全向树梢号:风并非因人而怒,而是对树木的呼喊。
- 寥廓归云尽,荒寒晚吹豪:空阔的天空中,归来的云朵已散去,晚风中透着荒凉与豪放。
- 黑摧淝水阵,白卷浙江涛:黑色的浪潮击溃了淝水的阵线,白色的波浪卷起了浙江的涛声。
- 过耳鸣鹘羽,连山掣戴鳌:耳边响起猎鹰的鸣叫,连绵的山峦像是被巨物掣动。
- 空林无落叶,拾得海凫毛:空荡荡的树林中没有落叶,我捡到了一片海鸥的羽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风比作怒号,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黑摧淝水阵,白卷浙江涛”对称工整,增强节奏感。
- 拟人:将风和云赋予情感,如“怒号”、“惊扫”等,使自然有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秋天象征着生命的衰退与变化,诗人在描绘外界景象的同时,内心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无常。
- 茅屋:代表人类的脆弱与自然的对比。
- 树梢: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生机。
- 淝水: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记忆。
- 海凫毛:自然的馈赠,带有孤独和思索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怒号”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阳光
B. 秋风的声音
C. 雨声 -
“黑摧淝水阵”中的“黑”指的是什么? A. 黑色的云
B. 黑色的浪潮
C. 黑色的树木 -
诗人最后捡到的是什么? A. 鸟巢
B. 海鸥的羽毛
C. 秋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描绘秋天的孤寂与感慨,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更为静谧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宁静之美,与刘辰翁的豪放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