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 其二 鹭于飞》

时间: 2025-02-04 13:35:52

鹭闲如可语,飞去复何图。

但见振兮振,不知于此于。

难令公子浊,似是列仙癯。

近逼孤云小,遥看点雪无。

沧洲何尔我,白发自江湖。

风雨鱼歌外,玄真逝与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鹭闲如可语,飞去复何图。
但见振兮振,不知于此于。
难令公子浊,似是列仙癯。
近逼孤云小,遥看点雪无。
沧洲何尔我,白发自江湖。
风雨鱼歌外,玄真逝与俱。

白话文翻译:

白鹭悠闲地飞翔,仿佛可以与人对话,它飞去又有什么目的呢?
只见它在空中振翅而飞,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难以让高贵的公子们觉得浑浊,仿佛是那些修道的仙人。
近看时,它似乎逼近小孤云,远看时,像是点点雪花无踪。
沧海与洲渚,我又何必在意?我的白发早已随江湖而生。
风雨声外,鱼歌声中,玄妙的真理早已逝去与我同在。

注释:

  • :白鹭,一种鸟,象征高洁和清雅。
  • :混浊,不清净。
  • 列仙癯:列仙指道教中的仙人,癯意为瘦弱,形容高洁的身影。
  • 沧洲:指大海和洲渚,表示广阔的自然。
  • 玄真:道教的真理,象征深奥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子昂,号无邪,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哲理相结合,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正值白鹭飞翔的时节,诗人借助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我修养与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景 其二 鹭于飞》通过描绘白鹭的悠闲与飞翔,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诗中的白鹭不是简单的鸟类,而象征了诗人心灵的自由与清净。开篇的“鹭闲如可语”,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传达出一种对话的渴望,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探讨生命的意义。整首诗通过对白鹭飞翔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诗中“难令公子浊,似是列仙癯”,通过对比高贵的公子与道教仙人的清淡形象,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的批判与对纯净理想的追求。后半部分“沧洲何尔我,白发自江湖”,则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淡然,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整体上,诗歌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鹭闲如可语:白鹭飞翔悠闲,似乎可以交谈,暗示自然的灵动与诗人的思绪。
  2. 飞去复何图:白鹭飞走了又有什么目标,反映诗人对生命目的的思考。
  3. 但见振兮振:只见白鹭在空中振翅,生动地描绘了白鹭飞翔的状态。
  4. 不知于此于: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表现了对自身存在的迷惑。
  5. 难令公子浊:高贵之人难以理解的浑浊,批判世俗浮华。
  6. 似是列仙癯:像道教仙人那样的瘦弱,象征理想中的清高。
  7. 近逼孤云小:近看似乎接近孤云,构建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8. 遥看点雪无:远观像是点点雪花,描绘出白鹭轻盈的美感。
  9. 沧洲何尔我:对广阔自然的不在乎,流露出一种洒脱。
  10. 白发自江湖:白发的生长伴随着江湖岁月,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1. 风雨鱼歌外:风雨与鱼的歌唱,描绘出自然的声音。
  12. 玄真逝与俱:深奥的真理与自身的逝去同在,表达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鹭比作高洁的理想,象征诗人的追求。
  • 拟人:以“可语”形容白鹭,赋予自然灵性。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仗,如“近逼孤云小,遥看点雪无”。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白鹭的飞翔与自然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由、清净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哲理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雅、高洁。
  • 公子:代表世俗的高人。
  • 列仙:道教中理想的修行者。
  • 沧洲:大自然的广阔与无常。
  • 白发: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鹭闲如可语”是形容什么? A. 白鹭的轻盈
    B. 自然的灵动
    C. 诗人的心境
    D. 以上皆是

  2. “难令公子浊”中的“公子”指的是? A. 皇子
    B. 诗人
    C. 高贵之人
    D. 道士

  3. 诗中反复提到的自然意象是什么? A. 风
    B. 云
    C. 白鹭
    D. 雪

答案:

  1. D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孟浩然的《春晓》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