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时间: 2025-01-26 01:00: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海潮
鄱阳护戎女 〔宋代〕
云收飞脚,日祛怒暑,新蝉高柳鸣时。
兰佩紫囊,蒲抽碧剑,吴丝两腕双垂。
闻道五陵儿,蛟龙吼波面,卫碎琉璃。
画鼓声中,锦标争处飐红旗。
使君冠盖追,正霞翻酒浪,翠敛歌眉。
扇动水,风生玉宇,微凉透入单衣。
日暮楚天低,金蛇掣电漾,千顷霜溪。
宴罢休燃宝蜡,凭月照人归。
白话文翻译:
云彩散去,飞鸟的足迹消失,烈日的酷暑也随之消退,新蝉在高高的柳树上鸣叫。
佩戴兰花的紫色囊袋,手握青色蒲剑,吴地的丝带在双臂上垂下。
听说五陵的少年,蛟龙在波面吼叫,像是卫国的琉璃被打碎。
画鼓声中,锦标争夺的地方,红色的旗帜随风飘扬。
使君的车盖追赶,正如霞光翻滚着酒浪,翠色的歌眉轻轻收敛。
扇动水面,微风生于玉宇,凉意透入单衣之中。
日暮时分,楚国的天空低沉,金蛇般的闪电在千顷霜溪上涌动。
宴会结束,停止燃烧的宝蜡,借着月光照亮归途。
注释:
- 云收飞脚:云彩收集,飞鸟的蹤影消失。
- 怒暑:指极热的天气。
- 兰佩紫囊:指佩戴兰花的紫色小袋。
- 蛟龙吼波面:蛟龙在波面上吼叫,形容水面激荡的场景。
- 锦标争处:锦绣的标准争相竞逐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鄱阳护戎女,生活在宋代,是一位女性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展现出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的赞美。
诗歌鉴赏:
《望海潮》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交融的佳作。诗中以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开篇的“云收飞脚,日祛怒暑”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迅速引入了诗的主题,表现了自然的舒适与宁静。接着“新蝉高柳鸣时”,则通过听觉的描写,增强了诗的生动性,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诗中多次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比如“兰佩紫囊,蒲抽碧剑”,这种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也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受。
在中间部分,诗人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景,“画鼓声中,锦标争处飐红旗”,生动地再现了人们欢聚庆祝的场景,表现出一种热烈的生活气息。而后面的“日暮楚天低”,则通过对比,突显了时光流逝的感伤。整首诗在描绘自然和人事的同时,也隐含着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收飞脚:描绘天气转好的场景。
- 日祛怒暑:表现夏日的炎热逐渐消退,给人以舒适感。
- 新蝉高柳鸣时:新蝉在高柳上鸣叫,增添了生机。
- 兰佩紫囊: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华贵。
- 蛟龙吼波面:形象地描绘出水面波涛的激荡。
- 锦标争处飐红旗:生动描写了热烈的竞争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蛇掣电漾”,形象地比喻闪电的迅疾。
- 拟人:如“扇动水,风生玉宇”,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兰佩紫囊,蒲抽碧剑”,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青春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自然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
- 蝉:代表生命的活力与夏季的繁华。
- 蛟龙:象征力量与动荡。
- 红旗:象征庆祝与团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哪一句描绘了夏日的酷暑逐渐消退?
- A. 新蝉高柳鸣时
- B. 日祛怒暑
- C. 云收飞脚
- 答案:B
-
“兰佩紫囊”中的“紫囊”象征什么?
- A. 武器
- B. 装饰品
- C. 食物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蛟龙吼波面”暗示了什么?
- A. 平静的水面
- B. 激荡的水面
- C. 干涸的河流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临江仙》 - 李煜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与《望海潮》均描绘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但《水调歌头》更侧重于表达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望海潮》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社会的热闹氛围。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女性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