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 上兰州守》
时间: 2025-01-11 06:0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海潮 上兰州守
邓千江 〔金朝〕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
区脱昼空,兜铃夕解,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阑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兰州的险峻地势和战略位置,表现了历史悠久的军事重地。诗中提到云雾缭绕、山水交错的自然景观,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忠诚。诗人描绘了晨曦中的宁静,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在战斗中,士兵们仍然保持着对家国的思念与忠诚,宴会中也不忘追忆英烈的精神和勇气。
注释:
- 云雷天堑:形容地势险要,云雾弥漫如雷声震耳,天堑意指难以逾越的障碍。
- 金汤地险:金汤是指金朝的防御工事,地险则形容地形的险恶。
- 名藩:指著名的藩地,历史上皋兰是重要的军事重地。
- 喉襟百二秦关:借指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秦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
- 鏖战:激烈的战斗。
- 雕盘:指精致的器具,或许意指战斗后的一种冷清景象。
- 玉弓弯:形容月光如弯弓,清晨的宁静。
- 元戎阃令:指元帅的命令,阃令即军令。
- 甘泉:甘甜的泉水,象征和平与安全的回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千江,金朝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期。其作品多以军事、边塞为题材,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边疆战乱之际,诗人通过对兰州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士兵奉献精神的敬意。
诗歌鉴赏:
《望海潮 上兰州守》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诗。诗中以兰州的地理位置为切入点,展现了它作为军事重镇的重要性。开篇通过“云雷天堑,金汤地险”描绘出兰州的险峻地形,既有自然的壮美,也蕴含着战争的残酷。接着,诗人提到“鏖战血犹殷”,鲜明地表现出战争的惨烈和士兵的牺牲。
诗中通过“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期盼,这种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斗的反思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诗人以宴会和歌声收尾,虽身处战乱之中,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英雄精神的追忆,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也在战争和和平之间不断转换,展现了复杂而深邃的历史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形容地形险要,暗示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 名藩自古皋兰:提到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增强了诗的历史感。
-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描绘出士兵营地的繁忙与山势的独特,反映出战争的准备状态。
- 喉襟百二秦关:强调此地的战略重要性,犹如喉咙般重要。
- 鏖战血犹殷: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惨烈与流血。
-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表现战斗后的冷清,暗示战争带来的寂寞。
-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用宁静的景象反衬出战争的残酷,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展现了战斗后的思考与命令的下达。
- 区脱昼空,兜铃夕解,甘泉又报平安:象征着战争结束后的安宁,甘泉是对和平的象征。
- 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描绘宴会的欢乐景象,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阑山:追忆英烈,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与追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雷天堑”,形象地表现了地形的险恶。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晓月依旧玉弓弯”,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兰州的地理位置和战斗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对士兵忠诚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雷:象征变幻莫测的战争局势。
- 金汤地:代表着坚固的防线与不屈的意志。
- 雕盘:象征着战争后的冷清与寂寞。
- 玉弓: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汤地”指的是: A. 大海
B. 坚固的防线
C. 和平的象征
D. 战争的起点 -
“鏖战血犹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战争的残酷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生活的热爱 -
本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地区的景象? A. 北京
B. 兰州
C. 西安
D. 成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的边塞诗,表现了战士的豪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 《夜泊牛津》:李白的诗作,也有对边疆风光的描绘。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以思乡为主,情感细腻,与《望海潮》的壮阔和历史感形成鲜明对比。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诗作,虽同样描绘自然,但更侧重于风光的壮丽,而《望海潮》则强调历史的厚重与战争的残酷。
参考资料:
- 《金朝诗人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历史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