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宴河亭》
时间: 2025-01-11 08:5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宴河亭
作者: 刘兼 〔唐代〕
柳摆轻丝拂嫩黄,
槛前流水满池塘。
一筵金翠临芳岸,
四面烟花出粉墙。
舞袖逐风翻绣浪,
歌尘随燕下雕梁。
蛮笺象管休凝思,
且放春心入醉乡。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宴会在河边亭子上,
柔软的柳枝轻拂着嫩黄的芽,
栏杆前的流水满满地流入池塘。
一席金色和翠色的宴席映照着芳香的岸边,
四周的烟花在粉色的墙壁上绽放。
舞袖随风翻飞如绣浪,
歌声随燕子下飞的雕梁而飘扬。
不要在纸上用笔思索,
让我们把春天的心情放入醉人的乡境。
注释:
- 轻丝:形容柳枝轻柔如丝,带有春天的生机。
- 槛前:栏杆前,指亭子的前面。
- 金翠:指宴席上的美丽装饰,金色与翠色交相辉映。
- 粉墙:粉刷过的墙壁,寓意美丽的环境。
- 舞袖:舞者的衣袖,象征舞蹈的优美。
- 歌尘:歌声和尘土,形容歌声的飘渺和环境的宁静。
- 蛮笺:指的是用来写诗的纸张,象征着创作。
- 醉乡:沉醉于美好春天的氛围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兼,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描绘了春日的宴会场景,展现了人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中享受美好生活的情景,反映了唐代社会繁荣与人们追求欢乐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春宴河亭》是一首描绘春天宴会的佳作。诗的开头通过描写柳树和流水,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春日气息。柳条轻轻摆动,嫩黄的新芽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令人心生向往。诗中“金翠”与“芳岸”的对比,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丽的场景,宴席的华丽与自然的和谐相得益彰。
接下来的描绘中,舞者的衣袖在风中飞舞,歌声随燕子下飞而飘扬,生动地展现了宴会的欢乐气氛与动感。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宴的现场,感受那份欢愉与自由。
最后两句则转向思考与放松,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思索与对生活的热爱,呼吁人们在美丽的春天中放下顾虑,尽情享受生活。这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的热爱,正是唐代文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整首诗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深思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摆轻丝拂嫩黄:描绘春天的柳树轻柔摇曳,嫩黄的柳芽象征着春的生机。
- 槛前流水满池塘:栏杆前的流水满盈,营造出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 一筵金翠临芳岸:宴席上的金色与翠色装饰,映衬着芳香的岸边,显现出宴会的华丽。
- 四面烟花出粉墙:四周盛开的烟花在粉色墙壁映衬下,形成一幅绚丽的画面。
- 舞袖逐风翻绣浪:舞者的衣袖随风翻飞,如同绣制的浪花,表现出动感与优美。
- 歌尘随燕下雕梁:歌声随燕子飞下的雕梁飘荡,表现出宴会的欢乐。
- 蛮笺象管休凝思:不要在纸上思考,表达了对创作的反思与放下。
- 且放春心入醉乡:让我们把春天的心情投入醉人的氛围,体现了对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袖”比作“绣浪”,生动形象。
- 拟人:柳树、流水等自然元素被赋予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金翠”与“芳岸”,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春日宴会的欢乐气氛,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传递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快乐与放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春天,生机与柔和。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金翠:象征丰盛与华丽,反映宴会的奢华。
- 烟花:象征欢乐与庆祝,体现节日的气氛。
- 舞袖:象征动感与活力,展现女性的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轻丝”是指什么?
- A. 柳枝
- B. 细雨
- C. 风声
- D. 细草
-
“蛮笺象管休凝思”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思索
- B. 享受
- C. 焦虑
- D. 忧伤
-
诗中描写的宴会场景主要强调了哪种氛围?
- A. 寂静
- B. 欢乐
- C. 悲伤
- D. 紧张
答案:
- A. 柳枝
- B. 享受
- B. 欢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春宴河亭》均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思乡,而后者则强调了宴会的欢愉与自然的和谐。两首诗在意象上相互呼应,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刘兼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