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坡公白鹤峰有感》

时间: 2025-01-25 23:44:28

隐约幽丛里,残墉岭外崇。

新愁销嫩草,旧恨付凄风。

鹤有千年迹,人传百世雄。

登堂还自慰,谩语古今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约幽丛里,残墉岭外崇。
新愁销嫩草,旧恨付凄风。
鹤有千年迹,人传百世雄。
登堂还自慰,谩语古今同。

白话文翻译:

在隐秘的树林中,崇高的山岭外有残存的墙垣。
新的忧愁在嫩草中消散,旧的仇恨随凄风飘散。
白鹤留下千年的足迹,传说让人们记住它的英雄气概。
登上这里,我内心自得,随意说出古今同样的道理。

注释:

  • 隐约:模糊不清、隐蔽的样子。
  • 幽丛:指深邃的丛林。
  • 残墉:残破的城墙。
  • :高耸的意思。
  • :消散、消失。
  • 嫩草:新生的草。
  • 旧恨:曾经的仇恨。
  • :交付、托付。
  • 凄风:凄凉的风。
  • :白鹤,象征长寿和高洁。
  • 千年迹:长久的踪迹,指鹤的传说。
  • 人传:人们传颂。
  • 百世雄:百世传颂的英雄。
  • 登堂:上堂,指登上高处或厅堂。
  • 自慰:自我安慰。
  • 谩语:轻率的言语。

典故解析:

  • 白鹤:在中国文化中,白鹤通常象征长寿、吉祥和高洁的品德,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 古今同:古人和今人的道理相似,常用来强调永恒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廷和(1648-1730),字君诚,号退庵,江苏人,清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山水田园的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陈廷和游览白鹤峰时,或许是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或是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表现出对过往情感的反思以及对历史的深思。

诗歌鉴赏:

《登坡公白鹤峰有感》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隐约幽丛里,残墉岭外崇”,以朦胧的意境描绘出隐秘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感觉。诗人通过对新愁与旧恨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缅怀与放下。新愁如嫩草般消散,旧恨随风而逝,显示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鹤有千年迹,人传百世雄”则通过白鹤的传说,表明了对英雄气概的追求与向往。白鹤的千年足迹象征着不朽的精神,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

最后两句“登堂还自慰,谩语古今同”,通过自我安慰,反映出诗人对古今智慧的思考与认同,展现出一种通透的哲理思考。整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蕴含深远的意境,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哲理之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隐约幽丛里:描绘了一个宁静而隐秘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宁静。
  2. 残墉岭外崇:残破的墙垣与崇高的山岭形成对比,暗喻历史的痕迹与自然的伟大。
  3. 新愁销嫩草:新产生的忧愁像嫩草一样被消散,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释怀。
  4. 旧恨付凄风:旧有的仇恨随风而去,显示出一种释然与放下。
  5. 鹤有千年迹:白鹤的长久踪迹象征着不朽的精神。
  6. 人传百世雄:百世传颂的英雄,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7. 登堂还自慰:在此处诗人自得其乐,体现出一种自我安慰的心态。
  8. 谩语古今同:轻松的言语中蕴含着古今相通的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新愁”“旧恨”比喻内心情感的变化。
  • 对仗:如“新愁”与“旧恨”,形成平衡的对比。
  • 拟人:将草和风赋予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新愁与旧恨的对比,展示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强调古今智慧的共通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丛:象征隐秘的内心世界。
  • 残墉:历史的痕迹,象征过去的记忆。
  • 嫩草:新生的希望与情感。
  • 凄风:忧伤的情感和过往的回忆。
  • 白鹤:长寿与高洁的象征,代表理想人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隐约幽丛里”中的“隐约”可以理解为: A. 明亮的
    B. 模糊的
    C. 热闹的
    D. 宁静的

  2. “新愁销嫩草”中的“销”意为: A. 保留
    B. 消散
    C. 增加
    D. 产生

  3. 诗中提到的“白鹤”最象征的是: A. 争斗
    B. 长寿与高洁
    C. 富贵
    D.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但更倾向于豪放的情感表达。

通过以上解析与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登坡公白鹤峰有感》的意境与情感,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