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赠姜渔台 其三
原文展示:
曾闻还绢恼金吾,亡命东瓯几载逋。
毕竟恕先难免俗,富人犹得放鸢图。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说还绢对金吾的恼怒,
我在东瓯逃亡了几载。
最终还是难以避免世俗的束缚,
富人依然能够肆意放飞自己的愿望。
注释:
- 曾闻:曾经听说。
- 还绢:指的是一种绢布,可能隐喻某种情感或人物。
- 恼金吾:金吾是古代的一个官职,意指对官府的不满。
- 亡命:指逃亡。
- 东瓯:古地名,指东南沿海地区。
- 逋:逃避,逃亡。
- 毕竟:终究,终究还是。
- 恕:宽恕、原谅。
- 难免:难以避免。
- 俗:世俗,指社会习俗或风气。
- 富人:指有钱的人。
- 放鸢图:放飞风筝,象征自由的愿望。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金吾”可能与古代的官职有关,金吾是负责夜间警备的官员,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述了对世俗权力的不满。而“东瓯”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可能象征着诗人逃避现实的心境。“富人犹得放鸢图”则表明了对富人自由生活的羡慕与对自己困境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维新,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寄情于山水之间,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社会动荡的时代,作者可能身处于一种逃避现实的境地,表达了对世俗约束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赠姜渔台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开篇以“曾闻还绢恼金吾”引入,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又透出对社会现象的思索。诗人通过对金吾的恼怒,揭示了官场的腐败与无能。而“亡命东瓯几载逋”,则把个人经历与社会背景结合在一起,展现了逃避与追寻的矛盾心境。
“毕竟恕先难免俗”一句,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世俗压力下的无奈,尽管希望能够得到宽恕与理解,但最终还是难以摆脱社会的桎梏。结尾“富人犹得放鸢图”,不仅表达了对富人的羡慕,也暗示了自由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富人因资源的丰富而得以追求自由的生活,而普通人则被现实束缚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个体的挣扎,也有对社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闻还绢恼金吾”:表达了对金吾的愤怒,可能暗示对权力的不满。
- “亡命东瓯几载逋”:个人逃亡经历,反映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毕竟恕先难免俗”:道出内心的挣扎,虽然希望得到宽恕,但仍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
- “富人犹得放鸢图”:对富人自由生活的羡慕与无奈的对比,突显了社会的不公。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
- 隐喻:如“放鸢图”隐喻自由与理想生活。
- 情感对比:富人与普通人的境遇对比,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世俗约束的无奈与对自由理想生活的渴望,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个体的挣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吾:象征权力与压迫。
- 东瓯:象征逃避与不安。
- 鸢:象征自由与梦想,富人能够放飞自己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吾”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古代的官职
- C. 一种乐器
-
“亡命东瓯”中的“东瓯”指的是?
- A. 古地名
- B. 一种器具
- C. 一种动物
-
诗中的“富人犹得放鸢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富人的嫉妒
- B. 对富人自由的羡慕
- C. 对富人生活的批评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赠姜渔台 其三》中的逃避现实情感形成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自然意象,隐含人生哲理,与本诗的思考相契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维新研究》
- 《古诗词解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