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忆东堂花树》
时间: 2025-04-28 02:09: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忆东堂花树
作者: 王士禄 〔清代〕
最惜东堂花树好,几枝掩雪骄霞。
春宵胜引酒情赊。
共倾银凿落,细玩玉夭斜。
群季惠连真不让,新诗同竞妍华。
十年踪迹似风花。
赤栏楼角月,应解忆天涯。
白话文翻译:
我最珍惜东堂的花树,它们几枝遮掩着雪和霞光。
春夜的美好胜过酒意的悠长。
我们一起倾倒银酒,细细品味那如玉的花枝。
众多才子佳人都不甘示弱,新诗同样争奇斗艳。
十年的足迹如同风中花瓣飘散。
赤栏楼的角落月亮,应当会让我思念远方的天涯。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堂: 指东边的厅堂,可能是指作者的故居或某个特定的地方。
- 掩雪骄霞: 雪和霞光被花树遮掩,形容花树的美丽。
- 银凿落: 可能指酒杯或酒器的银制品,形容酒的洒落。
- 玉夭斜: 意指花枝如玉般洁白,斜生而美。
- 群季惠连: 指众多才子佳人的相互竞争。
- 妍华: 形容花的美丽。
典故解析:
- 东堂花树: 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花树,如梅花或樱花,象征着美丽和生命的短暂。
- 赤栏楼: 常用作怀念故乡或思念亲人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禄,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曾任官职,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士禄的晚年,可能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忆东堂花树》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诗中通过对东堂花树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最惜东堂花树好”,道出诗人对花树之美的深切珍惜。这里的“花树”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象征着美好与青春。在春宵美酒之下,诗人与友人共饮,尽享当下的快乐,然而“十年踪迹似风花”的句子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思乡之情,“赤栏楼角月,应解忆天涯”,在月光的映照下,诗人不禁回忆起远方的故土,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勾勒出一种既热烈又惆怅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瞬间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最惜东堂花树好: 诗人表达了对东堂花树的喜爱,强调其美丽。
- 几枝掩雪骄霞: 描述花树在雪和霞光中的美丽景象,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 春宵胜引酒情赊: 春夜的美好与饮酒的情感交融,展现了欢乐的氛围。
- 共倾银凿落,细玩玉夭斜: 描述与友人共同饮酒的情景,细致描绘花的优雅。
- 群季惠连真不让: 形容各类才子佳人在诗歌创作上相互竞争。
- 新诗同竞妍华: 新诗与古诗同样争奇斗艳,体现文人之间的竞争。
- 十年踪迹似风花: 人生的经历如同风中的花瓣,短暂而难留。
- 赤栏楼角月,应解忆天涯: 月光照耀下的思乡情怀,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十年踪迹似风花”,将人生经历比作风中花瓣,形象而深刻。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 “月应解忆”,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抒情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故乡的深切情感,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树: 代表美好、青春和生命的短暂。
- 春宵: 代表温暖、欢愉的时光。
- 银酒: 象征着欢乐的聚会与友情。
- 月亮: 代表思乡、怀旧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堂花树”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青春与美好
- C. 财富
-
“十年踪迹似风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时间的流逝
- B. 友情的珍贵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王士禄的《临江仙 忆东堂花树》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两首诗在意象上都有花与月的描写,但王士禄更倾向于表达对过往青春的怀念,而张若虚则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士禄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