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甲午上元前二日上海博物馆高楼坐雨,有怀方君璧巴黎》
时间: 2025-01-11 08:04: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去苍梧馀竹泪,难能骨肉相看。
沧桑过后报平安。料应思故国,何日续清欢。
两载音书成间阻,槎风西望漫漫。
交辉玉树定开颜。壮怀钦彩笔,私愿托刀环。
白话文翻译:
云彩已经飘散,苍梧山上只剩下竹子流下的泪水,
难得与亲人相见。经历了沧桑之后,愿能报平安。
我想,应该会思念故乡,不知何时才能续写欢乐的时光。
两年来音信阻隔,望着槎风向西,漫漫无尽。
交辉的玉树一定会让人展颜而笑。壮志豪情用彩笔书写,
私下愿望就是把它托付给刀环。
注释:
- 苍梧:古代一个地名,常用来指代故乡或思乡之情。
- 骨肉相看:指亲人之间的相见,形容亲情深厚。
- 沧桑:指经历了许多变化和艰难困苦。
- 清欢:指清淡的欢乐,形容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 槎风:指木筏在水中漂流的风,常象征漂泊的生活。
- 交辉:形容明亮的光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93-1955),字季良,号秋水,浙江人,近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曾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风云,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甲午年(1894年)上元前两日,正值龙榆生在上海博物馆高楼对雨的沉思之际。此时正值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个人情感,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对家国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词作,诗人通过云、竹、风等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渴望。开篇以“云去苍梧馀竹泪”,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感伤与眷恋。接着“难能骨肉相看”,直接道出与亲人相见的难得,情感愈加强烈。
诗中提到的“沧桑过后报平安”,不仅反映出对过往艰辛的感慨,也传达出对未来重聚的希望。接下来的“料应思故国,何日续清欢”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通过“两载音书成间阻”,诗人描绘了音信阻隔的无奈,增添了情感的层次感。
最后两句“交辉玉树定开颜,壮怀钦彩笔,私愿托刀环”,展现出诗人豪迈的志向与美好的愿景,意欲通过艺术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愿望,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深邃的思想内涵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去苍梧馀竹泪:云彩散去,留下苍梧山上的竹子泪水,暗示思乡情切。
- 难能骨肉相看:形容与亲人相见的困难,体现了亲情的珍贵。
- 沧桑过后报平安:经历风雨之后,愿意向亲人报个平安。
- 料应思故国,何日续清欢:预感到对故乡的思念,渴望重温快乐的日子。
- 两载音书成间阻:两年间音信不通,感到孤独与无奈。
- 槎风西望漫漫:向西望去,感受到漂泊的无尽。
- 交辉玉树定开颜:美好的事物会带来欢笑,象征希望。
- 壮怀钦彩笔,私愿托刀环:表达豪情和愿望,期待用艺术表达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故乡的思念比作竹泪,形象生动。
- 对仗:如“骨肉相看”和“音书成间阻”表现对比,增强节奏感。
- 拟人:将“云去苍梧”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情为主线,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孤独与思念,寓意离别。
- 竹:象征坚韧与清雅,寄托情感。
- 槎风:象征漂泊与无奈,反映生存状态。
- 玉树:象征美好与希望,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苍梧”代表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地名,象征故乡
- C. 一种情感
-
“沧桑过后报平安”中的“沧桑”指的是什么?
- A. 时光流逝
- B. 人生的艰辛
- C. 自然的变化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 A. 追求名利
- B. 用艺术表达情感
- C. 远离故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静夜思》 by 李白:描绘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vs 《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现思乡之情,但《临江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细腻描写,而《月夜忆舍弟》则更突出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收录龙榆生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深入分析古代诗词的美学价值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