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白芍药》

时间: 2025-01-23 16:40:22

何年金屑。

飞上玲珑雪。

一树风情谁解说。

只有盈盈夜月。

牡丹红叶相夸。

铅华各自名家。

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铅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白芍药
何年金屑。飞上玲珑雪。
一树风情谁解说。
只有盈盈夜月。
牡丹红叶相夸。
铅华各自名家。
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铅华。


白话文翻译:

这是什么年份,金色的花瓣如同飞舞的雪花。
一树的风情,谁能来解说呢?
只有那皎洁的夜月在默默照耀。
牡丹和红叶彼此相夸,
各自的华丽都是名家之作。
只是为了向看花的人说明,这朵花并不在于外表的华丽。


注释:

  • 金屑:指金色的花瓣,像细小的金片。
  • 玲珑雪:形容花瓣的轻盈和美丽,像雪花般玲珑剔透。
  • 盈盈:形容明亮、清澈,通常用于形容水或月光。
  • 铅华:形容俗艳的装饰或外表,强调表面的华丽。
  • 名家:指著名的艺术家或作家。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牡丹红叶”可以理解为盛开的牡丹花和秋天的红叶,象征着美丽和丰盛。而“铅华”一词则源于古代对花卉的评价,强调了外表的华丽与内在的真实之间的区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敏中,元代词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他的词作多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花卉,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清平乐 白芍药》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借花草表达情感。此词通过白芍药的描写,反映了对外在与内在、华丽与真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 白芍药》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白芍药的美丽,词中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华丽外表与内在价值的思考。开头提到“金屑”的花瓣,立刻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接着,诗人以“盈盈夜月”点明了花的宁静与优雅,展示了夜空下的柔美。

在“牡丹红叶相夸”中,诗人将芍药与牡丹及红叶作比较,暗示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并引导读者思考美的多样性。最后一句“此花不在铅华”则是整首词的精髓,强调真实之美超越了外在的华丽,启发人们去欣赏事物的本质,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

整首词不仅仅是一幅花的画面,更是一种哲理的探讨,提醒我们在繁华的世界中寻找真正的美。刘敏中通过此词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邃思考,表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年金屑:追溯时间,询问这一美丽的盛景是什么时候。
  2. 飞上玲珑雪:将花瓣比作雪,形容其轻盈美丽。
  3. 一树风情谁解说:对这株花的情感、魅力,发出感叹,表露其独特性。
  4. 只有盈盈夜月:在夜晚的月光下,花的美丽显得更加宁静。
  5. 牡丹红叶相夸:将白芍药与其他花卉进行比较,显示出其不凡的姿态。
  6. 铅华各自名家:强调每种花都有其背后的艺术价值。
  7. 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铅华:最后直白地表达出对真正美的追求,超越表面的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比作“金屑”和“雪”,增强了视觉美感。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赋予花以情感,突显其风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芍药的描绘,传达了对内在美的深刻理解,反思了外在华丽的虚假与短暂,倡导一种真实、自然的美。


意象分析:

  • 白芍药:象征清秀和高洁,是诗中的中心意象,代表真实的美。
  • 金屑:代表华丽的外表,反映人们对表面美的追求。
  • 夜月:象征宁静与内敛,映衬出白芍药的独特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年金屑”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年龄
    • B. 花瓣的颜色
    • C. 时间的追溯
  2. “此花不在铅华”中,“铅华”意指什么?

    • A. 美丽的花朵
    • B. 华丽的外表
    • C. 真实的品质
  3.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现白芍药的美?

    • A. 牡丹
    • B. 夜月
    • C. 红叶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刘敏中的《清平乐 白芍药》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表达,但前者更重视内在的真实美,后者则偏重于对情感的直接抒发。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花卉与古诗词: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