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时间: 2025-04-27 23:12:24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结束,绿意渐暗,鲜花稀少,燕子衔着泥土飞入垂杨之下。柳絮在风中飘荡,似乎想要停下来,却怎么也停不住,山中杜鹃的叫声此起彼伏。手持竹杖、穿着草鞋的我,行踪不定,走过溪流南岸,独自走在横跨小溪的木桥上。樵夫和渔夫来来去去,河流和山间的风月,究竟由谁来主宰呢?


注释:

  1. 绿暗红稀:春末时节,绿叶变暗,鲜花稀少。
  2. 燕子衔泥:燕子用泥土筑巢,表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3. 垂杨:指垂柳,春天的象征。
  4. 柳絮:柳树的花絮,随风飘散,寓意时光的流逝。
  5. 杜鹃声里山无数:杜鹃鸟的叫声在山间回荡,象征春天的结束。
  6. 竹杖芒鞋:指简单的出行装备,表现闲散的生活状态。
  7. 独木横桥路:独木桥横跨小溪,表现行走的艰辛与孤独。
  8. 樵子渔师:樵夫和渔夫,象征自然中的平凡劳动者。
  9. 一川风月:指河流和山间的风光,反映诗人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字景兴,号南峰,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末夏初,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引领读者走进一个春天即将结束的自然场景。开篇的“绿暗红稀春已暮”便为整首词奠定了基调,春天的生机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

燕子衔泥的画面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象征着春天的活力与温暖,但随即又引入了柳絮飞舞、杜鹃啼鸣的景象,暗示着春天的消逝。诗中的“竹杖芒鞋无定据”,表现了诗人游走于山水之间的随性与自由,同时也传达了对无常的反思。樵子与渔师的交替出现,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但“谁为主”则点明了自然的主宰地位,表达了对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的感慨。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使我们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能体悟到生命的无常与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暗红稀春已暮:春天的颜色逐渐暗淡,花朵也变得稀少,暗示季节的变迁。
  2. 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燕子忙着筑巢,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柳絮欲停风不住:柳絮在风中飘散,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4. 杜鹃声里山无数:杜鹃鸟的声音回荡在山中,增添了春末的哀愁。
  5. 竹杖芒鞋无定据:手持竹杖,穿着草鞋,表达出一种随意游走的生活状态。
  6. 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走过小溪,独自一人,表现孤独感。
  7. 樵子渔师来又去:樵夫和渔夫的生活场景,展现人与自然的交互。
  8. 一川风月谁为主:思考自然的主宰权,反映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的绿暗和红稀比喻自然的变化。
  • 拟人:柳絮欲停、杜鹃声里等表现了自然的生命。
  • 对仗:如“竹杖芒鞋”和“樵子渔师”,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思考,结合了个人的生活体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哲学思考,反映了生命的无常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2. 柳絮:象征轻盈与生命的流逝。
  3. 杜鹃:象征春天的结束和哀愁。
  4. 竹杖、芒鞋:象征简单、随意的生活态度。
  5. 独木桥:象征孤独的旅途与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绿暗红稀春已暮”表现了什么季节的变化?
    A. 春天结束
    B. 夏天开始
    C. 秋天来临
    D. 冬天来临

  2. 诗中“竹杖芒鞋”象征什么?
    A. 富贵的生活
    B. 简单、随性的生活
    C. 忙碌的都市生活
    D. 舒适的家居生活

  3. “一川风月谁为主”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人类的力量
    B. 自然的主宰地位
    C. 社会的变迁
    D. 个人的孤独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忧虑的情感。
  • 李白的《静夜思》: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宋词的比较研究》

以上是对《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的全面解析和学习材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