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景泰山次韵东坡三首)》
时间: 2025-01-11 08:36: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景泰山次韵东坡三首)
作者: 葛长庚 〔宋代〕
云散雨初晴,蝉噪林逾静。
古寺敲钟暮掩门,灯映琉璃影。
浩气镇长存,昨梦还重省。
独倚阑干啸一声,毛发萧萧冷。
白话文翻译:
云雾散去,雨后初晴,蝉鸣声声,树林更加宁静。
古老的寺庙敲响钟声,傍晚时分门已关闭,灯光映照着琉璃的影子。
浩然的气节永存不灭,昨晚的梦境仍在重温。
我独自倚靠栏杆,发出一声长啸,感到阵阵寒意袭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散雨初晴:指雨停云散,天气开始转晴,展示了自然的变化。
- 蝉噪林逾静:蝉鸣声在宁静的林中显得更加清晰。
- 古寺:指的是古老的寺庙,代表着历史与宁静。
- 琉璃影:琉璃是玻璃的一种,灯光照射下的影子,象征着光明与温暖。
- 浩气:指的是高尚的气节或浩然之气。
- 独倚阑干:独自倚靠栏杆,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浩气”: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它代表着志向高远的气节。
- “蝉”:象征着夏天的生机和生命的轮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长庚,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作为内容,表达内心感受。生平经历丰富,诗歌多与山水、哲理相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次游览景泰山时,受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晴空的宁静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云散雨初晴”设置了一个宁静的场景,接着用“蝉噪林逾静”描绘出一种恬静而又生动的氛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古寺的钟声和琉璃灯影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古典韵味,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浩然之气的认同,反映出他对理想与信念的坚持。通过“昨梦还重省”,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要珍惜理想与追求,尽管现实会带来困扰与孤独,但“独倚阑干啸一声”的豪情,展示了他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情景交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内心世界与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散雨初晴:描绘了雨后初晴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氛围。
- 蝉噪林逾静:蝉鸣给静谧的林子增添了生气,形成了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和谐。
- 古寺敲钟暮掩门:古老的寺庙在黄昏时分敲响钟声,门已关闭,暗示着宁静与安详。
- 灯映琉璃影:灯光映照出琉璃的影子,象征着光明与温暖,充满了诗意。
- 浩气镇长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气节的认同和坚持。
- 昨梦还重省:回忆起昨夜的梦境,暗示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反思。
- 独倚阑干啸一声:诗人在栏杆上独自发出长啸,表达孤独但又坚定的情感。
- 毛发萧萧冷:最后一句用“冷”字,给人以一种冷峻的感觉,形成感情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灯映琉璃影”比喻生活中的光明与希望。
- 对仗:如“云散雨初晴,蝉噪林逾静”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孤独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怀与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变化和无常。
- 雨:代表洗涤与重生。
- 蝉: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古寺:代表历史与宁静。
- 灯:象征希望与温暖。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自然界与人内心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孤独的反思
D. 以上皆是 -
“云散雨初晴”中的“初晴”意指什么?
A. 雨后晴天
B. 晴天刚开始
C. 天气变化
D. 以上皆是 -
“古寺敲钟暮掩门”中“暮”指的是什么时候?
A. 清晨
B. 中午
C. 黄昏
D. 夜晚
答案:
- D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山中问答》(王维):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现孤独与思念之情,风格不同,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