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其四》

时间: 2025-01-27 03:37:49

蜀江澄碧蜀山高。

魂短不禁销。

江外酒旗摇。

任柳色、依依万条。

百花潭水,枇杷门巷,情尽莫题桥。

呼酒驻兰桡。

便写遍、霞笺薛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江澄碧蜀山高。魂短不禁销。江外酒旗摇。任柳色依依万条。百花潭水,枇杷门巷,情尽莫题桥。呼酒驻兰桡。便写遍霞笺薛涛。

白话文翻译:

蜀江清澈,蜀山巍峨。我的魂灵短暂,难以抑制心中的惆怅。河岸外的酒旗随风摇曳,任凭柳树的绿意依依,宛如万条垂柳。百花潭的水,枇杷门的巷,情意已尽,不再提及桥名。呼唤美酒,停留在兰桡上,便写满霞光的纸上,吟咏薛涛的诗篇。

注释:

  • 蜀江:指的是四川的江河,象征着清澈的水。
  • 魂短:指诗人的情感短暂,心中惆怅。
  • 酒旗:酒馆的招牌,表示饮酒的氛围。
  • 柳色依依万条:形容柳树柔美的姿态,万条柳丝随风摇曳。
  • 百花潭水:指花儿盛开的水潭,富有生机。
  • 枇杷门巷:指盛产枇杷的地方,带有乡愁的意味。
  • 情尽莫题桥:感情已尽,不再提及过往的桥。
  • 兰桡:兰花装饰的小船。
  • 霞笺:如同云霞般的纸张,用于书写诗篇。

典故解析:

  • 薛涛:唐代女诗人,以才情与美貌闻名,诗歌流传甚广。诗中提到薛涛,意在表达对美好诗篇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多以山水、情感为主题,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周岸登游历蜀地时,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同时也有对人生短暂、情感惆怅的感慨。诗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思绪纷飞,抒发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太常引 其四》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描绘了蜀地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开头以“蜀江澄碧蜀山高”描绘出蜀地的山水之美,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转向自己内心深处,表达了对短暂生命的无奈与惆怅,使用“魂短不禁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

在描绘环境的同时,诗人通过“江外酒旗摇”“任柳色依依万条”展现了生活的闲适与恬淡,融入了对友情与欢聚的向往。然而,在这美好景致的背后,诗人却感到情感的尽头,“情尽莫题桥”道出了对往昔的怀念与不舍。

最后,诗人以“呼酒驻兰桡”的意象,呼唤美酒,寻求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描写中,交织着人世孤独与内心情感的挣扎,展现了周岸登深邃的思考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江澄碧蜀山高:描绘蜀地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江水与高耸的山峦相映成趣。
  2. 魂短不禁销:表达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情感的惆怅难以抑制。
  3. 江外酒旗摇:描绘酒馆的热闹景象,营造出一种欢聚的氛围。
  4. 任柳色依依万条: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柳树的柔美,表达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5. 百花潭水,枇杷门巷:进一步描绘自然美景,传达思念故乡的情感。
  6. 情尽莫题桥:表达对往日情感的无奈,已无继续提及的必要。
  7. 呼酒驻兰桡:停留在小舟上,渴望通过饮酒来抒发情感。
  8. 便写遍霞笺薛涛:以写诗作为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表达对美好诗篇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魂短”比喻人生短暂,增添感伤气氛。
  • 拟人:如“柳色依依”,赋予柳树以情感,使自然更具生机。
  • 对仗:如“蜀江澄碧蜀山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自然美与人生短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江:象征清澈与纯净的美好。
  • 酒旗:象征欢聚与放松的生活。
  • 柳色:象征柔情与依依不舍。
  • 百花潭水:象征生机与美丽的环境。
  • 兰桡:象征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江”象征什么? a) 清澈与纯净
    b) 暴风与狂野
    c) 黑暗与悲伤

  2. “情尽莫题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无奈
    c) 兴奋

  3. “呼酒驻兰桡”中,兰桡的意象代表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c) 诗人与友人的欢聚

答案

  1. a) 清澈与纯净
  2. b) 失落与无奈
  3. c) 诗人与友人的欢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周岸登的《太常引 其四》均以饮酒为主题,但李白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洒脱,而周岸登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