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茅于美 〔近代〕
愁丝千缕,缠裹朝和暮。
金茧层丝蚕自吐,犹解化蛾飞去。
谁怜世上浮名,望如郊野流萤。
独夜更行更远,掬来光热无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愁苦的丝线千丝万缕,缠绕着我早晨和夜晚。
金色的茧中,蚕吐出的丝,终究能化为飞蛾离去。
谁又可怜世上的虚名,仿佛是在郊外流动的萤火虫。
独自走在黑夜中,更加远去,捧来光和热却没有依靠。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丝:形容忧愁的情绪如丝般缠绕。
- 金茧:指蚕吐出的茧,象征着被困的状态。
- 浮名:浮华的名声,指没有实质内容的名誉。
- 流萤:夜晚飞舞的萤火虫,象征着虚幻的美好。
- 掬:用手捧起。
典故解析:
- 化蛾飞去:蚕蛹化为蛾的过程,象征着从困境中解脱。
- 流萤:流萤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然而又是短暂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茅于美,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诗风多以抒情、表现个人情感为主。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名利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忧愁,与世俗名利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名利的思考。开篇“愁丝千缕”,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那种纠结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犹如晨昏交替间的无尽思绪。金茧和飞蛾的意象,既代表着生命的变迁,又隐喻着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显示了诗人对自我命运的反思。
接着,诗人提到“谁怜世上浮名”,这不仅是对名利的冷静剖析,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世间的虚名如同流萤,虽美丽却短暂,无法给予内心真正的满足。最后一句“掬来光热无凭”,则是对孤独行走人生路的深切感悟,尽管追求光明与温暖,却常常感到无所依靠,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令整首诗充满了哲思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丝千缕:表达内心的愁苦像千丝万缕一样缠绕。
- 缠裹朝和暮:愁苦贯穿了早晨和夜晚,表现出无时无刻的忧虑。
- 金茧层丝蚕自吐:描绘了蚕在金茧中自吐丝的状态,象征被困的感觉。
- 犹解化蛾飞去:暗示挣脱束缚,向自由飞去的希望。
- 谁怜世上浮名:对虚名的质疑,抒发对名利的无奈。
- 望如郊野流萤:将虚名比作流萤,虽然美丽却无实质。
- 独夜更行更远:夜行独自渐行渐远,表现孤独感与追求。
- 掬来光热无凭:寻求光明与温暖,却发现无依无靠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茧”、“流萤”等意象加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情感拟人化,使愁苦更加生动。
- 对仗: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名利的反思,以及对自由与真实情感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愁丝:象征内心的忧虑与纠结。
- 金茧:暗示被束缚的状态。
- 流萤:象征虚幻与美好的事物。
- 光热:追求的理想与温暖,反映对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愁丝千缕”中“愁丝”指的是什么情感?
A.快乐
B.忧愁
C.愤怒
D.惊讶 -
“金茧”象征着什么?
A.自由
B.被束缚
C.财富
D.荣誉 -
“流萤”在诗中比喻什么?
A.坚持
B.短暂的美好
C.希望
D.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清平乐》与《登高》都体现了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而后者则展现了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茅于美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