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拟鲍明远八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30:5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行路难拟鲍明远八首 其二
作者: 曹家达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长安少年手持明月珠,
道逢采桑妇,直前抛向红罗襦。
妇言客意何区区,
秋胡有妇妇有姑。
家有七尺之珊瑚,
黄金白璧倾大都。
兰灯夜灿海马镜,
麝烟朝晕博山炉。
良人求官妾含荼,
回文织就肠泪枯。
客还将去别作图,
暗陬按剑无地无。
白话文翻译:
长安的少年手中握着明亮的月珠,
在路上遇见了一个采桑的妇女,
他直接把珠子抛向她的红色衣襦。
那妇女问他,你的心意何其渺小,
秋天的胡同里,女人有妻有姑。
我家有一尺长的珊瑚,
黄金和白璧在大都倾倒。
夜晚的兰灯照亮了海马镜,
麝香的烟雾在晨光中映照着博山炉。
良人想求得官职,我却含着茶水,
用回文织就了让人肠断的泪水。
客人即将离去,别作图画,
在幽暗的角落,我按剑无处可去。
注释:
- 明月珠:比喻美好而珍贵的东西。
- 采桑妇:指在乡间采桑叶的妇女,象征质朴生活。
- 红罗襦:红色的衣服,代表华丽与美丽。
- 七尺之珊瑚:象征财富与珍贵的物品。
- 兰灯、海马镜、麝烟、博山炉:各自代表奢华的生活和美好环境。
- 回文织就:比喻用文字编织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家达,清代诗人,擅长古诗创作,受蓉城文人影响,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年与采桑妇的偶遇,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用“明月珠”象征珍贵的情感,而“红罗襦”则代表了美好与华丽的生活。采桑妇的反问“客意何区区”不仅表现了她的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通过对“七尺之珊瑚”和“黄金白璧”的描写,展示了对物质生活的思考和渴求。然而,诗的最后部分通过“暗陬按剑无地无”展现了一种无奈与迷茫,反映出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失落。这首诗在描写普通人生活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深处的情感与追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少年手握明月珠,象征着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遇见采桑妇,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偶遇与交流。
- 抛珠的动作,隐喻着对美好的赠予与渴望。
- 妇女的反问,表现出对少年的不解与自身处境的无奈。
- 描述家中的财富,反映出对物质生活的向往。
- 夜晚的灯光与晨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奢华。
- 良人求官与妾含荼,揭示人们在名利与情感之间的挣扎。
- 最后以“按剑无地无”结束,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月珠”象征美好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人性化的描绘,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 该诗探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困惑,表现了人性中的柔软与坚韧。
意象分析:
- 明月珠:象征美好与珍贵的情感。
- 红罗襦:代表生活的华丽与美好。
- 七尺之珊瑚:象征财富与珍贵的物质。
- 兰灯与博山炉:象征奢华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明月珠”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好情感
- C. 权利
- D. 朋友
-
诗中的“客意何区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无奈
- B. 喜悦
- C. 谴责
- D. 赞美
答案: 1-B; 2-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曹家达与李白的作品,曹家达更多地关注平凡人的生活与情感,而李白则倾向于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