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两河用兵因贻友人(茅山兼寄李丛时两河用兵)》
时间: 2024-09-19 21:20: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人日已远,身事与谁论。
性拙难趋世,心孤易感恩。
秋悲怜宋玉,夜舞笑刘琨。
徒有干时策,青山尚掩门。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已经远去,我的身世与谁来倾诉呢?
我性格笨拙,难以迎合世俗,内心孤独,容易感恩于他人。
秋天的悲伤让我想起宋玉,夜晚的舞蹈让我想起刘琨的豪情。
虽然我有应对时局的计划,但青山依旧遮掩着我的门扉。
注释:
- 故人:旧友,指的是与自己有深厚情谊的人。
- 日已远:时间已经过去很久,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 身事与谁论:身世和事情又能与谁谈论呢?表示孤独和无助。
- 性拙:性格笨拙,指作者性情不善于迎合世俗。
- 心孤易感恩:内心孤独,容易对别人产生感激之情。
- 宋玉:指宋玉,楚国的著名诗人,因其悲伤的诗作而著称。
- 刘琨:指刘琨,东晋时的名士,以其豪放的风度而著称。
- 干时策:应对时局的策略,指诗人有应对困境的打算。
- 青山尚掩门:青山仍然遮住我的门,象征着隐居和与世隔绝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89年,卒于公元865年,字子渊,号云崖,晚号云客。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咏叹人生感慨。许浑在诗歌中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作品在当时颇有影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诗人因战乱而感到深深的孤独与无奈,借故友的远去表达自己的愁苦与无助,反映了个人对社会变迁的无力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世事的无奈。开头两句“故人日已远,身事与谁论”清晰地传达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他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失去与故人的联系,而内心的苦闷又无法找到倾诉的对象。接下来的两句“性拙难趋世,心孤易感恩”展示了诗人的自我反省,承认自己在世俗中难以生存的无奈,以及在孤独中对他人的感恩之情,似乎在暗示他对人生的无奈与渴望。
“秋悲怜宋玉,夜舞笑刘琨”中的宋玉与刘琨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境界。宋玉的悲伤体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伤感,而刘琨的豪情则让诗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羡慕,反映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一句“徒有干时策,青山尚掩门”更是总结了全诗的情感,诗人虽有应对人生困境的打算,却仍然感到被大自然的青山遮掩而无法施展,隐喻着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上描绘了深秋的孤寂,也在情感上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示了唐代诗人特有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人日已远:表达了对故人日益远去的惆怅。
- 身事与谁论: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无法与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 性拙难趋世:自嘲性情笨拙,难以适应社会的现实。
- 心孤易感恩:心灵的孤独使得他对他人产生感激。
- 秋悲怜宋玉:在秋天感受到的悲哀让人联想到宋玉的悲伤情怀。
- 夜舞笑刘琨:夜晚的舞蹈与刘琨的气度形成对比,表现出对理想的向往。
- 徒有干时策:有应对时局的计划,但无力实现。
- 青山尚掩门:青山遮住了他的门,象征着隔绝与隐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悲怜宋玉,夜舞笑刘琨”句中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青山象征着障碍和隔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封闭与无奈。
- 比喻:通过“青山”来比喻生活的困境和对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对世事的无奈,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体现了唐代诗人的忧伤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故人:象征着友情与温暖,但同时也带来思念与孤独感。
- 青山:象征着阻隔与隐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
- 秋:代表着凋零与悲伤,承载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宋玉”是哪一国的诗人?
- A. 魏国
- B. 楚国
- C. 晋国
- D. 汉国
-
诗人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美好
- B. 生活的困境
- C. 友情的深厚
- D. 自然的壮丽
-
诗中反映了诗人的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与孤独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许浑的《闻两河用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秋天的孤寂与内心的思考,但许浑更侧重于对故人的思念与世事的无奈,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