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归蒲城墅居》

时间: 2024-09-19 21:20:00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

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

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
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
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白话文翻译:

我失意地回到三条小径,感伤春天的离别,独自走在九门之外。
薄薄的烟雾弥漫在杨柳树旁的小路上,微雨中杏花盛开的村庄。
牧童还在呼唤他的犊牛,邻居的老翁也在抱着孙子。
他们不知道我正在忍受痛苦,迎接我的马儿只问候寒冷与温暖。

注释:

字词注释

  • 失意:失去理想或期望,心情沮丧。
  • 三径:指小路,可能暗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 九门:这里指城市的门,表示离开城市。
  • 薄烟:淡淡的烟雾。
  • 杨柳路:杨柳树旁的小路,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 微雨:细细的小雨。
  •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村庄,象征春天的生机。
  • 牧竖:指牧童。
  • 呼犊:呼唤小牛。
  • 邻翁:邻居的老翁。
  • :痛苦,烦恼。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九门”,常指古城的城门,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离开繁华喧嚣的城市,回归宁静的乡村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字子瞻,号绛云,生于今陕西省。其诗风清新、婉约,常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

创作背景: 《下第归蒲城墅居》创作于诗人失意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挫折的感慨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温柔的情感,将诗人失意后的情绪与春天的美景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首联“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开篇即引入诗人失意的心情,回归的路途充满了惆怅。接下来的景象描写则进一步突显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薄烟、微雨、杨柳、杏花,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春天的景色,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绪。

在描写牧童和邻翁的生活时,诗人使用了“还呼犊”和“亦抱孙”这样的亲切场景,反衬出他自己内心的苦楚与周围人的无知。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自嘲的语气表达了他的孤独感:“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这不仅仅是对他人冷漠的感叹,也是对自己苦楚的无奈揭示。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同时又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失意归三径:失去理想,回到了隐居的小路上,表明诗人的失落与归隐的状态。
  2. 伤春别九门:感伤春天的离别,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失去。
  3. 薄烟杨柳路:描绘出春天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4. 微雨杏花村:细雨中杏花盛开的村庄,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5. 牧竖还呼犊:牧童的呼唤,传达了乡村生活的简单与纯真。
  6. 邻翁亦抱孙:邻居的温情场景,反映了人际间的亲密关系。
  7. 不知余正苦:他人不知我内心的苦楚,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8. 迎马问寒温:迎接马儿的冷暖,暗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诗人内心的苦与周围人的无知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杨柳、杏花,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现。
  • 拟人:将牧童与邻翁的动作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失意的感慨与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人在逆境中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平淡生活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径:隐居与自我反思的空间。
  • 九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的象征。
  • 杨柳、杏花: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美好与温暖。
  • 牧童、邻翁:乡村生活的简单与淳朴,体现人际之间的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失意归来的地方是哪里?

    • A. 城市
    • B. 三径
    • C. 村庄
    • D. 山顶
  2. “薄烟杨柳路”中的“薄烟”指的是什么?

    • A. 浓烟
    • B. 清晨的雾气
    • C. 淡淡的烟雾
    • D. 烟花
  3. 诗中提到的“邻翁”在做什么?

    • A. 读书
    • B. 喝酒
    • C. 抱孙
    • D. 赶牛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许浑的《下第归蒲城墅居》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但许浑更加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失意,而王之涣则表现了壮志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许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