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敷水》

时间: 2025-01-10 22:45:00

脩蛾颦翠倚柔桑,遥谢春风白面郎。

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脩蛾颦翠倚柔桑,遥谢春风白面郎。
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何处野花何处水,下峰流出一渠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美丽的女子在柔软的桑树旁,微微皱眉,似乎在思念远方的爱人。她的容颜在春风中显得格外动人。夜晚的细雨伴随着她的情思,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而她等待的时间似乎漫长得像百年,直到秋霜降临。她又回首往昔,重温那曾经相拥的情景,记起穿着漂亮衣裙在青翠草地上漫步的日子。最后,诗人询问那野花和流水的所在,仿佛想要寻找那份清新的香气。

注释

  • 脩蛾:形容女子眉如柳叶,修长而美丽。
  • 颦翠:皱眉,显出忧愁的神态。
  • 遥谢春风:这里的“谢”有“感激”之意,春风带来了美好的回忆。
  • 五夜有情随暮雨:五个夜晚的思念伴随着夜晚的细雨。
  • 百年无节:意指漫长的孤独等待。
  • 重寻绣带朱藤合:重温过去与爱人相拥的美好时光。
  • 罗裙碧草长:描绘女子穿着轻盈的裙子在绿草地上漫步。
  • 一渠香:形容从山中流出的清香的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约 842 年-约 912 年),字子容,号怀江,唐代诗人,以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游历山水之间,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思索。诗中描绘的景象,表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途经敷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开篇以“脩蛾颦翠”描绘出女子的美丽与愁苦,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对远方情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渲染,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一阵春风拂面,夹杂着淡淡的愁绪。接下来的意象“五夜有情随暮雨”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用夜雨来象征思念的深沉与绵长,表现出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诗中“百年无节待秋霜”则反映了对时间的感慨与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最后的“何处野花何处水”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透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追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爱情的思考,也有对自然美的赞美,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脩蛾颦翠倚柔桑:描绘女子美丽的眉眼,依偎在柔软的桑树旁。
  2. 遥谢春风白面郎:想念远方的爱人,感激春风带来的美好回忆。
  3. 五夜有情随暮雨:思念伴随着夜晚的细雨,五个夜晚充满情感。
  4. 百年无节待秋霜:漫长的等待,仿佛像百年一样漫长。
  5. 重寻绣带朱藤合:重温与爱人相拥的美好时光。
  6. 更认罗裙碧草长:回忆起穿着轻盈裙子、在绿草地上漫步的情景。
  7. 何处野花何处水:诗人想要寻找自然中的美好,向往那份清新。
  8. 下峰流出一渠香:山泉流出的清香,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纯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春风白面郎”形象地比喻爱人。
  • 拟人:将“暮雨”赋予情感,表达思念之情。
  • 对仗:如“何处野花何处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融情于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人性中的柔情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脩蛾:象征女子的美丽。
  2. 柔桑:象征温柔的环境,代表情感的依托。
  3. 春风:象征温暖的情感与美好的回忆。
  4. 暮雨:代表思念的深沉与细腻的情感。
  5. 秋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6. 碧草:自然的美丽与清新。
  7. 一渠香:象征着自然中的美好和纯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脩蛾”指代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位美丽的女子
    C. 一种气候
    答案:B

  2. 诗中“何处野花何处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爱情
    B. 自然的美好
    C. 友情
    答案:B

  3. 诗中“百年无节”意味着: A. 时间短暂
    B. 时间漫长且没有规律
    C. 忙碌的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许浑的《途经敷水》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蕴含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许浑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白居易则通过草原的变化表现人事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阐释》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