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
作者: 许浑 〔唐代〕
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
地穷山尽处,江泛水寒时。
露晓蒹葭重,霜晴橘柚垂。
无劳促回楫,千里有心期。
白话文翻译: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诗人从南方北渡,信件往来多有阻隔,人生中有一半时间是与亲友分离的。在遥远的地方,风景尽头是大山和江水,正值寒冷的时节。清晨的露水在蒹葭上凝重,霜后的橘柚则垂挂着果实。诗人不必急于划船回去,心中早已有了千里之外的思念和期盼。
注释:
- 信多岐:信息和信件的传递多有曲折。
- 生涯半别离:人生的一半时间是在与亲友分离中度过的。
- 地穷山尽处:在地理的尽头,山和水交汇之处。
- 江泛水寒时:江面上水流泛起,正值寒冷的时节。
- 露晓蒹葭重:清晨的露水使蒹葭显得沉重。
- 霜晴橘柚垂:霜冻后阳光明媚的天气使橘子和柚子挂满枝头。
- 无劳促回楫:不必催促划桨,急于赶路。
- 千里有心期:即使相隔千里,心中早有相见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元白,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景色,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许浑在诗作中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北渡鄞江之际,可能是为了寄托对崔、韩二位前辈的敬仰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北渡途中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前两句以“南北信多岐”开头,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困难,暗示着人与朋友之间的距离与思念。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地穷山尽处,江泛水寒时”,展现了他所处环境的孤寂与寒冷,增强了思念的情感。
后两句则通过描写“露晓蒹葭重,霜晴橘柚垂”,展现了自然的美景,清晨的露水使得蒹葭显得沉重,而霜后的阳光则让果实饱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既是对现实的观察,也暗含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尽管身在异乡,心中却始终怀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最后一句“无劳促回楫,千里有心期”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即使相隔千里,心中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是永恒的,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北信多岐:信件往来多有阻碍,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生涯半别离:人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与他人分离中度过。
- 地穷山尽处:描绘出环境的遥远与辽阔。
- 江泛水寒时:江水在寒冷的天气里流淌,传达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露晓蒹葭重:清晨的露水在蒹葭上凝重,象征着思念的沉重。
- 霜晴橘柚垂:霜后的阳光使果实饱满,象征着希望与丰收。
- 无劳促回楫:不必急于划桨,传达出一种从容的态度。
- 千里有心期:尽管相隔千里,心中却始终充满对重聚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江水寒冷的流淌,表达情感的深沉。
- 拟人:露水和果实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生涯半别离”和“无劳促回楫”,形成了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展现了在异乡的孤独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 生涯:代表着人生的旅程与经历。
- 蒹葭:通常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橘柚:象征着希望与丰收,暗示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亲情
- B. 思念
- C. 欢庆
-
诗中提到的“江泛水寒时”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冬天
-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在哪一句中?
- A. 南北信多岐
- B. 千里有心期
- C. 露晓蒹葭重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许浑的这首诗更强调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期盼。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深厚的情感,但风格各有千秋,许浑的诗更具清新自然的气息,而王维则蕴含更多的哲理性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