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上钟鸣作吼声,旧传此物是龙精。
城亡一夜摩空去,不与人间报五更。
白话文翻译:
城头的钟声如同怒吼,传说这钟是龙的精华。
一夜之间,城池破灭,钟声随之消散,不再向人间报晓。
注释:
- 城上:指城墙或城头。
- 钟鸣:钟声。
- 吼声:形容钟声巨大而激烈。
- 旧传:古老的传说。
- 龙精:传说中龙的精华,象征着神秘与力量。
- 城亡:城池破灭,指城市的覆灭。
- 摩空:腾空而去,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
- 五更:指凌晨的时辰,通常是报晓的时刻。
典故解析:
“龙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象征神秘力量和祥瑞。古代人们相信龙是水的主宰,与雨水、丰收等自然现象息息相关,因此,关于龙的传说常常带有美好的寓意。而在此诗中,钟声的“龙精”象征着城市的兴衰,与人们的命运紧密相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钱澄之,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作品多描写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独特。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城池的覆灭,反映时代的无常与人们的悲凉心境。
诗歌鉴赏:
《行路难 其三十》通过强烈的音响效果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城市的破灭与人们命运的无常。开头即以“钟鸣作吼声”引入,钟声的巨大与激烈仿佛在诉说着城池的悲哀。这里的钟声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城市兴衰的见证,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
接着,诗人提到“旧传此物是龙精”,将钟声与龙的传说结合,暗示着一座城市的辉煌背后隐藏的神秘与力量。然而,随着“城亡一夜摩空去”的描写,城市的覆灭显得如此突然与无情,钟声也随之消失,象征着昔日繁华的彻底崩塌。
最后一句“不与人间报五更”,更是将悲凉推向极致,钟声的消失意味着希望与未来的断绝,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深刻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整首诗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与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城上钟鸣作吼声:钟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传达出一种紧迫感。
- 旧传此物是龙精:钟声的来源和传说,暗示着神秘的力量。
- 城亡一夜摩空去:城市在一夜之间崩溃,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 不与人间报五更:钟声不再报晓,象征着失去希望与未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声比作吼声,增强了音响效果。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有助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钟声和龙精象征着历史、命运的交织。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展现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反映了在历史洪流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城市的历史。
- 龙精:象征着力量与神秘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兴衰的感慨。
- 城池:代表着繁荣与衰败的历史,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失落。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城亡一夜摩空去”中“摩空”的意思是?
- A. 飞升
- B. 消失
- C. 轰鸣
- D. 高耸
- 诗中“钟声”象征什么?
- A. 时间
- B. 历史
- C. 命运
- D. 以上皆是
-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动荡与悲凉,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悲苦与国家的命运;而钱澄之的《行路难 其三十》则更加强调城市的覆灭与历史的无情,展现了不同的视角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词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