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其四十七》

时间: 2025-01-10 22:26:07

扶筇晓上最高峰,岚海平铺四面同。

此际下方人未醒,茫茫都在白云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扶筇晓上最高峰,岚海平铺四面同。此际下方人未醒,茫茫都在白云中。

白话文翻译:

我手扶着竹杖,在清晨时分登上最高的山峰,云雾如海,四周一片宁静。此时,下面的人们还未醒来,眼前的世界在茫茫的白云中隐约可见。

注释:

  • 扶筇:扶着竹杖。筇:竹杖。
  • 岚海:指云雾缭绕的景象,像大海一样浩瀚。
  • 茫茫:形容广阔而又模糊的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高山与云海的壮丽,体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澄之(公元1642年-1710年),字子昂,号澄之,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深邃,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行路难》系列诗作反映了作者在生活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歌鉴赏:

《行路难 其四十七》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人通过描绘晨曦中的高山与云海,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的开头“扶筇晓上最高峰”意在展示诗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竹杖象征着他在旅程中的支撑与陪伴。接着,诗人描绘了四周“岚海平铺”的壮丽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展现了自然的浩瀚与壮观。

“此际下方人未醒”一句则引发了对人世间的思考,仿佛在提醒我们,许多人仍沉浸在梦中,未能觉悟到周围的美好与真实。诗的最后一句“茫茫都在白云中”,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的境界,白云象征着悠远与自由,正如诗人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扶筇晓上最高峰:诗人清晨时分手扶竹杖,登上山顶,表现出不畏艰难的精神。
  2. 岚海平铺四面同:山上景观辽阔,云雾如海,四周皆是,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
  3. 此际下方人未醒:此时山下的人们还在沉睡,暗示着世人的无知与迷茫。
  4. 茫茫都在白云中:云雾弥漫,模糊了视线,象征着不清晰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雾比作“岚海”,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高峰、云海、晨曦等意象交织,构成了诗的自然与哲理的统一。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高山与云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与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 高峰:象征着理想与目标的实现,代表着追求真理的勇气。
  • 云海:象征着自然的浩瀚与神秘,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复杂与不确定。
  • 晨曦: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手扶什么上山?

    • A. 竹杖
    • B. 木棍
    • C. 铁杖
  2. 诗中提到“岚海”的意象主要是指什么?

    • A. 平静的湖面
    • B. 云雾缭绕的景象
    • C. 暴风雨的海面
  3. 下方的人为何“未醒”?

    • A. 他们在梦中
    • B. 他们在忙碌
    • C. 他们在旅行

答案:

  1. A. 竹杖
  2. B. 云雾缭绕的景象
  3. A. 他们在梦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以晨曦的景象描绘旅途的壮丽。
  • 《登高》:杜甫通过高处的视角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钱澄之: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与奔放,而钱澄之则更倾向于细腻与沉思。
  • 《行路难》与《早发白帝城》:两者皆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但前者更强调人生哲理,后者则突出旅途的感受与速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与风格》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