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曲》

时间: 2025-01-10 21:50:48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白话文翻译:

春风轻轻拂面,比轻纱还要柔软,
春天的人们穿着的衣服,比画中所描绘的还要淡雅。
游玩春天的人们,仿佛在画中漫步,
万花齐放,春天的人们在花中舞动。
梨花洁白,白菜花金黄,
柳花洒落,地上弥漫着芥菜花的香气。
黄莺在乡间啼叫,游玩的人们已归去,
远处的钟声疏落,送走了夕阳的余晖。


注释:

字词注释:

  • 薄于纱:形容春风轻柔,比轻纱还要轻薄。
  • 淡于画:形容衣服的颜色和图案清淡如画。
  • 游春:指春天外出游玩,享受春日的美景。
  • 梨花白菜花柳花芥花:指代不同的春季花卉,象征春天的生机。
  • 莺啼:指黄莺的叫声,表示春天的气息。
  • 疏钟:形容钟声的间隔,不急促,给人一种悠然的感觉。

典故解析:

  • 春游:文人雅士在春天出游,感受自然之美,常见于古代诗词。
  • 夕阳:常用于象征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凡是近代著名诗人,生于一个文人世家,自幼受传统诗词熏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创作背景: 《春游曲》作于春暖花开的季节,李凡在春游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借助诗歌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游曲》是一首描绘春天游玩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首句“春风吹面薄于纱”,用轻柔的春风作为开篇,引入了清新的春日气息,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春人装束淡于画”,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春季服装的淡雅,体现了春天的轻盈与柔美。

诗中的游春人仿佛置身于画中,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万花齐放,春人下行,展现了春日的活力与动感,令人感受到春天的魅力与生机。

后半部分通过描绘梨花、白菜花、柳花等春花,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色彩与香气,展现出春天的繁华与醉人。最后两句描绘了归去的游人和疏钟送夕阳的场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惆怅的氛围,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李凡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风轻柔,给人以愉悦的触感。
  2. 春人装束淡于画:春天的人们衣着清淡,仿佛从画中走出。
  3. 游春人在画中行:游春的人如同在画中徜徉,意境优美。
  4. 万花飞舞春人下:花儿竞相开放,春人仿佛在花海中漫步。
  5. 梨花淡白菜花黄:描绘春花的色彩,传达春天的生机。
  6. 柳花委地芥花香:柳花洒落,芳香四溢,展现春天的气息。
  7. 莺啼陌上人归去:黄莺在乡间啼鸣,游人归去,暗示时光流逝。
  8. 花外疏钟送夕阳:钟声悠远,夕阳西下,营造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薄于纱”比喻春风的轻柔。
  • 对仗:如“梨花淡,白菜花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春人如画中行,赋予游春者艺术化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命的开始。
  • 万花:代表春天的繁荣与美好。
  • 莺啼: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夕阳:象征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风的比喻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温暖
    • B. 清冷
    • C. 凉爽
  2. 诗中提到的“梨花”与“白菜花”代表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夏天的热情
    • C. 秋天的凄凉
  3. 最后两句所描绘的情景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忧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风格清新自然。
  • 《春夜喜雨》则侧重于春雨的滋润作用,强调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李凡诗集》